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李渔以戏曲、小说创作及戏曲理论奠定了其文学史地位,其诗名反受遮蔽而不彰.李渔诗歌流畅浅近、清丽绮艳,颇有意趣和特色,呈现出宗中晚唐的趣向.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李渔的思想经历和文学创作理论等是形成这种趣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贝青乔是道成诗坛著名的诗人.本文结合他仗剑从军、黔地壮游和流离颠沛等悲壮传奇的诗篇,展现他在宗派林立的道咸诗坛独辟蚕丛的创新精神和经世诗风,并简析其诗歌的特色和他在近代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凭吊古迹,状摹名胜,即景感怀,声情悲壮。蜀地之行的亲身经历,千古三峡的雄奇险峻,自然淳朴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激发了诗人内心的灵感,而且也成就了王士禛在诗歌创作上一次质的飞跃。从此一扫前期迷蒙玄远、清幽澹泊的诗风,变得意境开阔,风格苍劲,气概非凡。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南园前五先生的生平,并对五人的诗歌作品分别作出评述.五人中以孙蕡名最著,成就最大。南园前五先生结社于元末明初,开岭南有明一代风雅之宗,对岭南诗歌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其流风余韵,一直影响到近代。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的诗歌创作以他结束十年京官,出京创办湘军为界,前期仕途平步青云,言大志抒豪情;后期饱经沧桑,诗风趋向“冲淡之味”。他灵活化用古诗,加以改造为己有。曾诗有三种类型:“言志”诗高尚雅正,表现治国平天下的博大情怀;“怨愤”诗揭露社会黑暗,张扬着批判锋芒;“缘情”诗寄赠送别,感怀述事,抒发政治文人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邵雍《伊川击壤集》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诗学风貌被称作"康节体",而平淡是"康节体"最为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后世虽常认为邵雍诗学空诸依傍,但其平淡诗风的形成却实渊源有自。既有对陶渊明、白居易等前代诗人人格风范与创作成就的吸收与借鉴,又受到现实诗坛氛围的感召,加以自身哲思体悟的心意熔铸,遂形成了"康节体"以恬淡冲和为特色的平淡诗风。  相似文献   
19.
张国庆 《学术探索》2009,(2):116-124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诗品》(简称《诗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密切。这是有道理的,但相关的具体论证还很不够。笔者以为,《诗品》中的《典雅》《清奇》二品与孟浩然诗风关系尤密。本文即先对《诗品》中《典雅》、《清奇》两品作具体研究,进而对孟氏诗风与此二品的关系作多方面的具体分析,从而对《诗品》与孟浩然诗风的密切关系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20.
两晋诗歌创作分别与各自时代风尚有密切联系,西晋尚悲,东晋崇乐。前者是因传统价值失落而带来的集体心灵失落,从而形成从精神情绪到肉体物质的放纵,后者则是找到了心灵皈依之后的释然与自适。这是士人重寻自我的心理成长过程,从而也成就了诗歌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