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余霞 《重庆社会科学》2005,(12):122-125
陆游中年入巴蜀,任夔州通判,后离川经夔,在巴渝地区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或记游抒怀,或凭吊怀古,或写民情风俗,或记梦寄志。由于受巴渝雄伟山川的激发,屈原、杜甫精神和诗风的影响以及壮志难酬的压抑,故虽然处于人生低落时期,仍不忘抗金复国之志,始终跳动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这也正是其中年诗风转变的发韧。  相似文献   
62.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及歌行体诗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3.
《唐百家诗选》应是宋敏求、王安石合作编纂而成的,杨蟠是王安石追随者,本书初刊于杨蟠在温州太守任上,编者独归王安石一个,与当时新党新造王氏著作的风气相关。伴随王学影响,本书自北宋后期至南宋高宗朝,一直是诗家与诗话讨论的话题。南宋中后期,王学失势,而《唐百家诗选》一书仍流传甚广。由吕祖谦《宋文鉴》收本书王序及丽泽书院以此为教材之事看,书院与塾学教材的角色进一步强化了本书的权威地位,使之成为初学者必读之书。通过比较相关选目可见出南宋其他几种唐诗选本多受其影响,对多数读书人的诗学观念具有初始化的作用,江湖诗风的漫延与这一选本的作用也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64.
宋初复古士人如柳开、田锡、释智圆、王禹傅等人的诗学思想普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他们赞赏豪健的诗风,这在他们对李白的推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也推崇杜甫,这显然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密切的关系,但杜诗在宋初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作为宋初诗歌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之一,晚唐体特别受到复古士人的喜爱与接受,这与晚唐体诗人大多为方外之士、具有“古”气及“平淡”的精神气质有关。宋初复古士人的诗学思想不仅在当时独具特色,而且对北宋中后期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王绩是唐初的隐逸诗人,他否定道教神仙思想,而追求生命质量,一生坚持服食;他服食的是草木类药物,多数具有滋补性能,他的服食与神仙术了无关涉。隐逸生活(包括服食)培养了他的自然情操,提高了他感受自然和闲居生活的审美能力,从而形成了他自然、淳朴、雅淡的诗风。  相似文献   
66.
段莹 《云梦学刊》2013,(6):77-83
大历诗风向齐梁的复归过程中,女性的介入是一个关键.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凭借女主身份,乘天宝以后声色绮靡渐兴之势,对其驸马郭暧门下大历十才子的创作风气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升平公主对绮丽和雕琢的崇尚,去除了儒家正统价值观念对诗歌的附着,使诗歌回复到审美主义的本体.这种超功利的审美主义倾向,与梁陈宫体诗的宗旨是一致的,对于乱后诗风审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升平公主对绮艳风气的引领,破除了传统雅正观念影响下的诗坛对于追求至美的欲念的约束,使文人的审美意识能够更加广阔,审美视角更加多元,对诗坛的风气和文人的心灵都是一种解放,并在某种意义上为元和诗歌部分风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7.
魏野诗风归属晚唐体还是白体,在宋代就存在分歧,今人的论述也相对模糊,这涉及到对宋初白体与晚唐体内涵的理解。事实上,语言是否浅易,是否多唱和之作,是否多抒闲适之情等,并非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界限,叹老嗟卑的悲哀情绪也不是宋初晚唐体的特色。宋初晚唐体与白体的根本界限在于创作理念的不同。白体主张"见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晚唐体主张"象生意后",苦心经营,锻炼景联与颔联。其中前者强调对景能赋的写实,后者注重缘情布景的营构。质之魏野诗作,则明显属于晚唐体。考辩宋初白体与晚唐体不同的创作理念,是深入认识宋诗发展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唐代中期,中国诗歌创作开始了大规模的审美转型,诗人中以韩愈、孟郊等为代表,时间上则以元和之际为转变契机,于晚唐五代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唐诗怪奇之风作为时代审美风格转型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兴起的原因,从文学本身看一方面是对前朝诗歌美学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唐代不同文体之间相互浸染的结果;从历史和文化层面看则是封建文化由鼎盛而衰落的文学表象,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向异质文化学习借鉴的结果。唐诗怪奇之风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文化学意义,同时对后代诗歌理论的研究也有开拓价值。  相似文献   
69.
唐朝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一诗以苏小小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风雨之中墓地的景象。整首诗以李贺的意识发展为线索,不受时空生死的限制,表达了诗人对苏小小凄凉身世的思考。  相似文献   
70.
李贺诗歌中涉及了大量的女性描写,其内容之丰富,在唐代诗人中并不多见。总体上李贺笔下的女性可一分为二,即虚幻世界的女性和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虚幻世界的女性又有神女和鬼女之分,其诗歌中对神女的描写形象尤为突出。袁行霈先生说李贺的诗歌"一言以蔽之,就是书写内心的苦闷。"李贺对女性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苦闷的抒发,并且大量的女性描写已经成为他抒发内心苦闷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