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为中国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这句话是孙中山说的,指的是与他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陆皓东。孙中山出生手广东香山县翠亨村,陆皓东和他是同乡,两人自少年时代就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谊。他们曾经结伴到香港求学,双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又一起到天津向李鸿章呈上孙中山写的雄心勃勃、匡救时弊的《上李鸿章书》。他们也曾携手去北京考察,切身体会到皇朝的腐朽。  相似文献   
92.
王龙 《中外书摘》2008,(11):59-60
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同时起跑。怀着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  相似文献   
93.
甲午战争前,基于战略选择的局限性、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与成功的实践经验,晚清对日采取的以夷制夷战略具有必然性与可操作性。可见清朝未能成功避免战争爆发是有其他原因的。正是由于战争前45天晚清政府错误的外交思想,简陋的外交机构与混乱的党派斗争等因素影响,导致了晚清不仅未能避免战争,而且也未能充分进行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94.
近一个时期,看了很多有关张之洞的资料。看着看着,就被张之洞这个人迷住了。这里且不谈他的经世之学、济国之功,单说他为官从政之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很值得我们今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学习。敢做大事,敢为人先。《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说张  相似文献   
95.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丛书》在国际视野的大背景中诠释近代中日外交关系的鲜明特点,客观评价了李鸿章的功过。明确"七二三"事件是甲午战争的真正开端,江桥抗战则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相似文献   
96.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年),日本蓄谋已久的侵略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正式向中国宣战了。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始终犹豫不定地徘徊在求和与备战之间,而当时在朝庭中执掌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却出于种种原因,一味谋求和谈,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一误再误,贻失战机,最终割地赔银,签署  相似文献   
97.
1881年,湘、淮派系争夺轮船招商局的斗争,以李鸿章淮系的"胜利"告一段落。本文深入论述了这场争夺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揭示了洋务派内部的派系纷争对洋务企业的发展和洋务运动的推进所产生的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98.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便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在其对外侵略过程中,琉球因地缘等因素成为其首个目标。琉球作为中国的藩属,其臣子在危急存亡之秋,不得不寻求中国清政府的帮助以抵抗日本侵略。清政府处理此事的主要方针便是在外交上积极地寻求各列强的帮助,在李鸿章等人的请求下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成为了琉球纠纷的调解人。中日双方历经数年不断地谈判,最终日本拿出了一份所谓的“分岛条约”,但是对于这份方案到底源于清政府、日本内阁还是格兰特,以及格兰特是否直接插手于“分岛条约”之中,学界对此还尚存争议。格兰特提出“互让”之精神不假,但实际的条约拟定以及最终实施方案的敲定,应是在日本内阁的推动下实现,最终以清政府拒绝签约且琉球被日本全部侵占而结束。因此,格兰特在琉球纷争中的作用便是给予中日双方谈判与缓和的余地,并且根据西方先前的类似案例,给出了一个相互折衷的谈判思路——“格兰特精神”,其并未直接介入到“分岛条约”的制定工作当中。这样看格兰特在此事件当中的作用或更为客观与清晰。  相似文献   
99.
晚清不平等条约留给国人以深刻印象。在上百条约里,诚然大部分都属不平等条约,但实事求是地分析签约时清政府的动机或签约背景,我们会发现当时的中外条约里也存在部分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文化在美国推广和展现有七次震撼性的巡回,在美国主流接受群体中获得了极大的反响。1849年华工赴美淘金,中国文化以群像出现在美洲大陆。此后李鸿章访问纽约、梅兰芳访美演出、宋美龄国会演讲、邓小平中美建交之后的亮相、中国经济地位提升华人新移民以群体形象融入主流、白先勇策划组织《牡丹亭》加州巡演,美国的主流接受群体以一种个人魅力、皇家文化、通俗文化的共鸣来欢迎中国元素。环视近年来的中国文化在美国的推展,效果似乎不够显著,其原因在于忽视了推展中国文化的接受群体研究和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