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46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5篇 |
劳动科学 | 17篇 |
民族学 | 471篇 |
人才学 | 36篇 |
人口学 | 90篇 |
丛书文集 | 1815篇 |
理论方法论 | 321篇 |
综合类 | 2993篇 |
社会学 | 281篇 |
统计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103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58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49篇 |
2015年 | 199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386篇 |
2011年 | 419篇 |
2010年 | 433篇 |
2009年 | 475篇 |
2008年 | 554篇 |
2007年 | 446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297篇 |
2004年 | 255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99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17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倪志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5):15-17
制度曾被以科斯(Kose)、诺斯(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证明了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极为重要,有了制度,土地、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轨迹探讨改革以来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的制度成因,并提出缩小其差距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2.
杨洪贵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2,21(2)
二战后澳大利亚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计划,从非英语国家接纳了大量移民.这促进了澳大利亚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导致其人口的民族及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的重大变迁. 相似文献
123.
王黎君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3)
鲁迅的性格是复杂而多元的,与越人的性格原型、越文化的精神气质上存在着沟通和承传.而越地文化的复杂内涵孕育出的越人,总是以矛盾的形式表达着自身的性格魅力.对这种矛盾复杂性的原始基因的追溯需要从多个层面的展开,尤其应注意从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对于越人性格、越文化生成的意义这一层面来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4.
改革开放 40 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志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6):15-23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框架体系和发展模式纷繁复杂,城乡关系的变动塑造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 文章从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集体经济发展重要政策的视角,以城乡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对比,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轨迹。 集体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并在每一阶段都具有各自的形式与特征。 2012 年至今的新发展阶段,集体经济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基础逐步具备,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制度和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125.
赵晨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1-14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历经梁、陈、隋、唐400余年,且始终活跃在这个时期上层社会的舞台上。文章对兰陵萧氏家族信仰的形成及变迁做初步探讨,力图揭示以兰陵萧氏为代表的中古士大代夫家族信仰的变迁与中国中古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6.
中国在进行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是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但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即进行着角色的转换.本文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揭示制度变迁进程中政府的角色转换,分析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进程中如何正确定位政府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7.
国民党一党训政的政治体制随着抗战接近尾声,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出现了两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的武装力量并驾齐驱的局面,这种二元化的政治格局为战后中国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由训政向宪政的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中国各党派甚至一度看见了宪政的曙光。然而因为制度变迁主体的缺失、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导致跃向宪政的制度变迁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28.
卜晓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1)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三个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演进、特征和因为作了分析.认为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公共服务实行财政供给和农村集体组织供给并存、以农村集体组织供给为主的制度;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农村公共服务责任主体出现很大程度缺位,公共服务供给走向商品化、市场化;未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根据公共财政"一视同仁"的基本要求和"帕累托改进"原则,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明晰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事权和财权;理顺政府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加强省(市)级政府对县乡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完善农村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公共选择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立法工作,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2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控模式和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控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模式的变迁受日本模式的影响很大,如开始重视银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日本模式的演变也借鉴了美国模式的优点,如开始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关注股东的利益,增强对经营者的物质激励等.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出现了趋同. 相似文献
130.
祁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Z1)
本文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变化过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分析了90年代末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环境的特殊性,并对将来我国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所应有的中国特色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