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韩愈的古文思想包含鲜明的修养论内涵,对于古文的学习和写作,在韩愈看来,具有修身成德的重要意义。韩愈对古文修养内涵的阐发,融合继承了荀子、孟子的修养思想,在中唐士人普遍立足佛教、道教思考修养问题的时代风气中,体现出独特的思想创造。宋儒批评韩愈欠缺儒学的修养工夫,但其对于格物致知的修养工夫的思考,又可以看到来自韩愈的影响。朱熹在工夫论思考中对待韩愈、柳宗元的不同态度,呈现出韩愈古文思想与宋儒工夫论思考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312.
柳宗元诗中似陶渊明平淡风格者为数并不多,更多的是奇险之作。柳诗之奇表现为:题材奇异、构思奇妙、语言奇特。柳诗之险主要体现在用韵方面。柳宗元部分诗具有奇险风格的原因在于:好奇的个性;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柳宗元的奇险诗因难见巧,是达到平淡境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13.
柳宗元诗文佛学渗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自幼就受到崇佛的家庭影响 ,谪居永州后始精研佛法。当初是为了从佛学中寻找精神上的抚慰和解脱 ,后来主要是为了“统合儒释” ,用以佐世。因此 ,他受贬后撰写的大量传世诗文都渗透着佛学思想 ,并侧重反映在“贬官禅悦”方面。  相似文献   
314.
柳宗元“牢骚文”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牢骚文”是指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用以发抒愤懑不平之情的文章。此类文章运最多的是书信、对话、游记、辞赋、寓言等文体。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展示真实的现实情状、塑造特立不群的主观自我、为当时和后世提供有益借鉴等方面。柳宗元大量创作“牢骚文”,是由其创作指导思想、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孤高的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15.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创作也对山水散文的成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贬谪期间,为了排遣胸中郁结着的苦闷,他们纵情山水,栖身自然,写了很多著名的山水诗文。作为终身密友,虽然他们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文章风格却迥然相异。  相似文献   
316.
魏玉川 《唐都学刊》2004,20(1):24-27
柳宗元的《河间传》 ,写一良家女子由贤德而入淫邪的过程 ,剖示了人性固有的弱点 ,描绘了一幅“文化酱缸图” ;同时也寓涵着“朋友之恩难恃 ,君臣之际可畏”的人生感慨 ;对破解现代社会的人性与道德难题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17.
唐朝之前周公和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柳宗元看来孔子的地位高于周公。其中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受唐代当时的学术思潮的影响;二是与武则天时期柳宗元家族所受到的迫害有关系;三是跟柳宗元学习陆质先生"新春秋"的经学思想有直接的关系。由第三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抑周尊孔实质是庶族地主阶层在中唐时期已经崛起并进一步要求获得发言权的诉求。  相似文献   
318.
柳宗元以“序”名篇之《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序饮》《序棋》,历代分体编录的别集与总集多归入“序”体,《古文辞类纂》将其归为“杂记类”。从文体自身流变看,叙事要素的重叠使得“杂记类”这一文类与“序”体之功能趋于互渗,加之唐代古文运动对传统文体的革新,导致了文体界限的混淆与模糊。从编者的立类标准看,历代别集与总集编排作品多关注文体本身的嬗变,姚鼐则更侧重于具体文章承载的价值功用,柳氏三文的归类差异主要表现为“体”“用”之辨。纵观古代文学创作及文体分类历程,名同而实异的分类现象并非个案,只有深度剖析文体形态与流变过程,充分体认部分文体兼有他类文体的功能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文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319.
宋元知识阶层对韩柳散文典范价值的诠释,是对唐代文学记忆的重构和对文学史的重新认知。在文章学兴起的南宋时期,多部文章选本在理学思想的引领下,将对唐代散文的考察聚焦于韩柳两家。各类选本与"文话"对韩柳文章在语言运用、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做了充分提炼,对其传承自前代文章及影响宋代散文的要素亦有精细探研。在儒学转型的文化语境中,韩愈散文的典范性经反复辨析后得到重估。柳宗元散文的史学价值经北宋古文家发现,并在知识精英的群体中得到普遍认可。韩柳散文的并称,体现了宋元儒学精英并重经史的知识教育思想与兼容多种个性的审美好尚;韩柳与北宋六家散文的整合,完成了"唐宋八大家"体系的建构,也为这个以宋学为基础要素的经典系统明确了内容与风格的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