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1341篇
劳动科学   279篇
民族学   64篇
人才学   368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367篇
理论方法论   432篇
综合类   3716篇
社会学   806篇
统计学   25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738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377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动态     
《职业》2014,(16):32-33
中英两国制订职业教育合作新计划【本刊讯】2014年4月23日,中国和英国在北京举行2014年中英教育峰会暨中英高级别人文机制交流会。双方在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议上所签署的协议,为未来三年两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设定了新的目标。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两国学生的双向流动,加强科研合作,提升教育标准,鼓励学生学习中英文。英方表示,将增加在英国的中文学习人数,并在  相似文献   
32.
重温经典作家对人民范畴的描述,用唯物史观观点来分析邓小平理论里人民观的价值内涵。通过价值中主客体辩证关系分析,体现人的主体价值及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用社会发展的眼光,提出社会评价标准与改革标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才能经得起“卡夫丁峡谷”的检验。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社会将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3.
《老龄问题研究》2008,(2):56-57
2008年1月25日,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征得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同意,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在北京召开了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制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专家审查会。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和社会发展司、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民政部财务和机关事务司、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等部门的领导,以及专家审查组和《标准》编制组全体成员,共计32人。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的行动中,应急语言服务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应急语言服务质量是做好应急语言服务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尚未有构建应急语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专门研究。在梳理应急语言服务质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现有相关标准、研究文献,并咨询专家,初步构建了以服务主体、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为评价维度,针对语言沟通类产品的应急语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期为推动应急语言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近50年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关于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讨论大致可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指从1949年直到80年代。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成为学术界公认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尺度,尽管内部存在很大分歧和差异,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是在唯物史观一元论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是后一阶段,历史人物评价标准讨论开始跳脱唯物史观一元标准模式,日益走向多元化。不过,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准仍是以生产力发展、民族统一和社会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历史作用标准,全新的标准模式尚未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9.
40.
从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易发多发的现实出发,以实证视角分析司法打击力度无法遏制这类案件发生的现实困境,深入探究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证据短缺问题与“证据确实、充分”证明标准过于客观化之间紧张张力,提出突出自由心证模式,探索确立以“排除合理怀疑”为主的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证明标准,引入激奋言词例外规则,运用否定性假设检验法,围绕未成年被害人陈述构造证明体系,提高打击犯罪质效以满足现实司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