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60篇 |
免费 | 147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02篇 |
劳动科学 | 342篇 |
民族学 | 81篇 |
人才学 | 456篇 |
人口学 | 64篇 |
丛书文集 | 1675篇 |
理论方法论 | 535篇 |
综合类 | 4666篇 |
社会学 | 1000篇 |
统计学 | 3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302篇 |
2014年 | 742篇 |
2013年 | 629篇 |
2012年 | 732篇 |
2011年 | 924篇 |
2010年 | 735篇 |
2009年 | 877篇 |
2008年 | 1121篇 |
2007年 | 651篇 |
2006年 | 529篇 |
2005年 | 557篇 |
2004年 | 466篇 |
2003年 | 366篇 |
2002年 | 321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把集体价值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专利”,是一个长期来较为流行的模糊认识。这一认识不仅对理论探讨,而且对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也是不利的。本文通过对集体价值的社会属性、地位界定、实现方式、东西方比较和实现程度的判断标准的研究、提出集体价值实质上不姓“社”,也不姓“资”。它只姓“集体”,差别在于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62.
63.
利用收入指标对股票超额收益率进行解释构成了理解"定价异常"的重要方面。为此,基于盈余公告后漂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上证A股2008年1季度至2011年4季度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化预期外收入估计量(SURE)和分类检验模型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公告期内股票价格的收入公告后漂移现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盈余公告期内,预期外收入与股票超额收益率呈现出负相关或是不显著的关系,即中国股票市场的收入公告后漂移效应不显著。之后的稳健性分析也同样证实了负相关或是不显著关系的存在,而这种异常可能与中国股市的弱有效率相关。 相似文献
65.
66.
本文对将社会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等同起来,将判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准与判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准等同起来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同一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判断社会主义社会应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否占据统治地位而不是看谁在掌握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67.
科技无国界,生命科技发展及其医学应用引发的诸多伦理难题跨越国界,日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亟待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一些国际组织在过去的三十年来采用"宣言"(软法)而不是"条约"(硬法)的方式对生命伦理问题有所规制,创制了解决生命伦理问题的诸多国际软法。我国应重视生命科技国际软法规制之形成,发挥应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积极成为国际社会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68.
略析“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道德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性道德与个体道德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既要注重个人道德的规范和升华,更要注重体制性道德的合理与进步。“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和反映,它既是衡量一个社会体制是否具有道德性的主要标准,同时,它自身的含义中也蕴含了道德意义。揭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体制性道德的这种内在关系,目的在于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合道德性和用伦理视角衡量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9.
从广义的法律论证理论角度看,西方学界主要从德性伦理学理论和人文主义两条路径来解决法律决策的程序正义标准问题,但前者不能满足法律论证程序标准的公共性要求,而后者能够确立但不能证立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通过变造现有德性伦理学理论而得到的德性法律论证理论认为“事实—价值—共同善”是价值选择行为的结构,人类繁荣是法律论证的最高依据,而人类繁荣有其必要条件和客观要求。德性法律论证理论致力于克服人文主义和现有德性伦理理论的逻辑困难和公共性问题,能够确立并证立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因此,可以依据德性法律论证理论的基本立场,尝试建构起法律论证的程序正义标准。 相似文献
70.
徐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8-72
为了促进委托人和律师充分且深入地交流一切案件信息,委托人与律师之间的交流内容受到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保护。由公司享有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适用标准存在很大争议。由公司享有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适用标准存在普遍适用标准、控制群体标准、事项标准以及其他标准。事项标准与控制群体标准相比扩大了受律师—委托人特免权保护的员工的范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厄普约翰案对由公司享有的律师—委托人特免权的适用标准作出了判决。厄普约翰案为由公司享有适用律师—委托人特免权奠定了基础,但是该判决并未彻底解决适用标准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