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文章在《清真集校注》的研究基础上,考证出周邦彦一生中四次经过扬州时留有词作,共计得扬州词十一首;厘清了扬州词与《清真集校注》考得的两首苏州词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开了歌妓岳楚云的身份之谜.并且通过与《西平乐》的比照,辩明了已成定论的周邦彦梦中得《瑞鹤仙》词的讹误.  相似文献   
112.
<笠翁传奇十种>是李渔流传至今的传奇作品合集,以往史家和李渔研究者对其评价不一,有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评价较低,有的过低,有失公正.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评价.<怜香伴>是<笠翁传奇十种>之首篇,也可能是他的第一部传奇.此剧写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题材--女同性恋.这大概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惟一写女同性恋的一部,因此格外值得关注.我在许多专家和朋友的帮助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刻<笠翁十种曲>本并参照国家图书馆藏本,对<怜香伴>进行了校注.此<怜香伴>校注本大概是大陆对它进行的首次校注.  相似文献   
113.
<苏舜钦集编年校注>是苏舜钦研究集大成之作,但其在校注上仍有不少疏漏和失误.本文仅择其大者数例,给予补正.  相似文献   
114.
《诸病源候论校注》一书是目前全面系统地对古医籍《诸病源候论》进行整理校释的权威版本。然而白璧微瑕,有些校注尚不精当,有待斟酌。试举五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5.
文章对《谢宣城集校注》中已系年与未系年的部分诗歌进行了作年考订,订正了若干错误。并对《校注》于有关作品的误注进行了辨证,如《校注》认为《酬王晋安》中的王晋安为王德元,实则为晋安王萧子懋,等等。同时,还对谢集者中的有关诗作进行了清理,认为其乃为他人之作混入谢集者。所有这一切,皆可供使用《谢宣城集校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相似文献   
117.
在朱东润先生《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二十九中,载有梅尧臣连续创作的《次韵和景仁对雪》、《次韵三和景仁对雪》。此诗题似存在问题。如果诗题之“三”字原本无误的话,必当有“再和”。梅氏既然作有《次韵三和景仁对雪》诗,则其必定作有《再和景仁对雪》  相似文献   
118.
敦煌变文的发现,历时百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其进行校勘和考释的论著不断涌现.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可以说是对其中词语进行考释的集大成者.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异文语境和方言调查的方法,运用多种文献材料,对<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嚇"、"贴"、"(走曆)(走赤)"三个词语进行了重新考释."嚇"原作"赫",徐复先生校注时认为应该作"嚇",蒋礼鸿先生亦主此说:"'嚇'与'(誶)'、'謼'皆字异义同.'诳(誶)'双声字,俗亦作'懗',<龙龛手鉴>心部:'懗,呼嫁反,诳也,与(誶)同.'"因此,可以说徐先生是从本字的角度认证"嚇"与"謼"、"(誶)"同义,蒋先生是从俗字的角度发明"嚇"与"懗"、"(誶)"同义.他们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还缺乏文献例证的支撑,说服力不够.遗憾的是黄、张两位先生在作校注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调查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时发现"嚇"当有"欺骗"的意思."贴",黄、张校注:"原卷实作'贴'字,'贴'为黏附之义,切合于文意."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李善注曰:"<楚辞>曰'裳襜襜以含风.'王逸曰:'襜襜,摇貌.'""襜襜道服,贴天上之云霞"的意思是"道服的飘动黏附天上的云霞",我们认为动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文意,"贴",乃"形容、描述、临摹"之义,这有异文佐证.关于"(走曆)(走赤)"一词的释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趫走赤)"的异体书写形式有"(趫走赤)"、"(趫)趚"、"曆刺"、"歷刾".<广韵·锡韵>:"(走曆),(走曆)趚,行皃."又<广韵·麦韵>:"(走赤),急走也.出<字林>."<玉篇·走部>:"趚,子亦切.小行皃.""急走"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小行"是因速度快而产生的结果.段玉裁认为:"趚,侧行者,谨畏也."于此可知,"(走曆)(走赤)"有"因谨畏而侧身急行"义.<集韵·昔韵>:"趚,侧行也.或作趞."又"(走曆),(走曆)趚,盗行.""盗行"可以和"谨畏急行"相互发明,典籍中亦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