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学术的角度分析了李裕民先生对我《攻瑕批谬 ,意在求全———评〈司马光日记校注〉》一文的反批评。我的文章完全是以事实说话 ,全文所举误例不下六七十条 ,李先生仅对其中的 9条进行了反驳 ,而这仅有的 9条反驳还无一例外地全是错误的。李先生的本意并不在于学术商榷 ,而只是假反批评之名来渲泻私愤、文过饰非。  相似文献   
32.
本文主要讨论关于太子须大佛本生故事的两种敦煌本残卷情况。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考证残卷的佛经来源为法坚所译《太子须大经》;(二)重新将残卷拟名为《太子须大经讲经文》;(三)对残卷校注的辨正。附带讨论法坚译本与《六度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4.
张忠纲 《河北学刊》2012,32(1):251+3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自出版以来社会反响强烈,颇得学术界好评。这部八百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是集几代学人之功而完成的整理研究苏轼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必将大大促进苏轼  相似文献   
35.
周文娟 《南方论刊》2010,(4):100-101
陆贾《新语》是西汉初年的重要著作,但历来研究者甚少。近人王利器先生汇旧注古本,撰为《新语校注》一书,甚为精当。本文试对《新语校注》的训诂内容作番探讨。其训诂内容主要包括:解释题意、说明章旨、解释词义、给字注音、说明修辞手法、诠解成语、叙事考史。另外,作者还进行了详细的校勘工作,如指明异文,改正讹文,增补脱文,删除衍文,乙正倒文等。  相似文献   
36.
莫砺锋 《学术界》2012,(8):47-59,286
现代人对古代文学进行文本解读,存在着各种障碍,所以必需予以注释.否则,连基本的理解文意都有一定困难,更无法进行深层的文本解析.可是在现代学术体制的制约下,人们往往重视关于作品分析或理论阐释的所谓论著,却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文献整理或文本注释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出版的《渭南文集校注》为例,从正反两方面的丰富例证说明准确的注释是文本解读的基石,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7.
敦煌变文的发现,历时百年,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其进行校勘和考释的论著不断涌现。黄征、张涌泉先生的《敦煌变文校注》可以说是对其中词语进行考释的集大成者。笔者不揣浅陋,结合异文语境和方言调查的方法,运用多种文献材料,对《敦煌变文校注》中的"嚇"、"贴"、"超越"三个词语进行了重新考释。"赫"原作"赫",徐复先生校注时认为应该作"嚇",蒋礼鸿先生亦主此说:"‘嚇’与'■'、'謼'皆字异义同。'诳■'双声字,俗亦作'懗’,《龙龛手鉴》心部:'懗,呼嫁反,诳也,与■同。’"因此,可以说徐先生是从本字的角度认证"嚇"与"謼"、"■"同义,蒋先生是从俗字的角度发明"嚇"与"赫"、"■"同义。他们无疑都是正确的,但还缺乏文献例证的支撑,说服力不够。遗憾的是黄、张两位先生在作校注时也没有提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调查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时发现"赫"当有"欺骗"的意思。"贴",黄、张校注:"原卷实作'贴'字,'贴'为黏附之义,切合于文意。"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檐檐。"李善注曰:"《楚辞》曰'裳檐檐以含风。'王逸曰:'檐檐,摇貌。""襜檐道服,贴天上之云霞"的意思是"道服的飘动黏附天上的云霞",我们认为动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符合文意,"贴",乃"形容、描述、临摹"之义,这有异文佐证。关于"超越"一词的释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超越"的异体书写形式有"超越"、"超越"、"曆刺"、"歷刘"。《广韵·锡韵》:"超,超趚,行皃。"又《广韵·麦韵》:"越,急走也。出《字林》。"《玉篇·走部》:"趚,子亦切。小行皃。""急走"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小行"是因速度快而产生的结果。段玉裁认为:"趚,侧行者,谨畏也。"于此可知,"超越"有"因谨畏而侧身急行"义。《集韵·昔韵》:"越,侧行也。或作趞。"又"超,超越,盗行。""盗行"可以和"谨畏急行"相互发明,典籍中亦不乏其例。  相似文献   
38.
周邦彦《清真集》中有几首寻常妓情词《少年游》(南都石黛)、《宴桃源》(尘满一骈文秀)、《蝶恋花》(美盼低迷情宛转)等,除《少年游》可能作于汴京之外,其余两词创作时地很难确考,但可以肯定不作于荆州。《清真集校注》对这几首词进行了精确编年,但编年依据及相关考证尚存可商之处,以这几首词来证明周邦彦少年时代曾游学荆州,亦难成立。  相似文献   
39.
40.
李白《行路难》三首,是古今传诵的名篇。其第一首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几乎所有的注本都只注上句,意谓语出《宋书·宗悫传》,借宗悫少年时回答叔父“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话,表明李白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仍怀着强烈的希望。而对下句,却认为诗意显豁,不必注释,如王琦《李太白全集》,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等。即使少数注本有所注释,也仅仅是将诗意串讲得更明显一点。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注云:“云帆:象白云般的船帆,这里指船”,“沧海:大海”。意谓扬帆渡海,象征政治抱负的实现。认为这两句共同表达了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