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2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754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褒贬不一,尤其小说中的主人公吉姆更是成为人们竟相评论的对象。吉姆究竟是否可以称为英雄,各家各有评说,但是在康拉德创作《吉姆老爷》的过程中,他的英雄情结始终左右着主人公吉姆的命运。小说中康拉德对场面描写的刻意安排以及小说的外部形式,都以把吉姆塑造成一个悲剧式英雄为目的。康拉德的英雄情结在暗中指引着他把吉姆推向死亡,并在死亡中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悲剧英雄。  相似文献   
7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小说家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发表于1951年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本文从视点及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出发,探讨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独特的叙事策略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同时以分析小说中“反英雄”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展示出资本主义消费型社会对人性的异化和解构,从而引发读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阿勒帕米斯》、《库布兰德》等英雄史诗主人公的坐骑,揭示了游牧民族的骏马情怀,展现了英雄史诗中的骏马形象。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尤利西斯》中主要男性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人物的"英雄特性",以此进一步探寻作品中英雄人物的深度意义,获得对蕴藏在人类文化深处的人类灵魂的认识。  相似文献   
75.
川仁 《老年世界》2009,(23):12-13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虽然时光已逝45年,但电影《英雄儿女》中这声威震敌胆的呐喊依然回响于人们的耳畔,王成的英雄形象仍然留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时至今日,当年《英雄儿女》中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已是一位79岁的老人。2009年清明节,刘世龙从长春飞到四川蒲江县,祭扫60年前为解放成都英勇牺牲的老战友。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相似文献   
76.
潘靓 《职业》2009,(6):12-12
关于自我修炼 在创业准备还不充分的时候,可以先把创业冲动埋在心中,积累能量,等待机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能不断给你提供新的机会。 创业之初,我们就在讲“守正出奇”,所谓守正就是要遵守各项法律政策,70%要做正,30%可以变通。  相似文献   
77.
“有人说我是英雄,我只不过是有点良心和勇气而已。如果这样也能成为英雄,这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78.
1980年前后、1985年、1987年,这三个时段的女性荒诞小说颇引人注目.它们都是以对传统的拷问与对现代的呼唤而备受青睐的,而且一度成为80年代各小说潮流的代表作品.本文分析了这类女性小说形成的原因,并从主题指向、人物形象,美学形态、叙事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阐释其文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肯定了它们对其后的女性小说文体建构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9.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5,25(6):75-78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80.
文章以存在主义为参照体系观照小说《最蓝的眼睛》,反映了美国黑人的痛苦生存状况。面对荒谬的世界和毫无意义的生存,存在主义的反英雄以各种方式为荒谬现实提供了创造性的张力,成为人类尊严、绝望抑或逆来顺受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