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学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1):22-27
“魏晋时代精神是真正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最自由的。”(宗伯华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正是在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后经不断加工,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改编成影片和乐曲后又成为享誉世界之杰作。其巨大成就源于它的丰厚民族文化内蕴。1600多年来,其主体部分的精神向度、文化历史指向都是一以贯之的、鲜明的. 相似文献
2.
从所周知,爱情是人类永远孜孜不倦探讨的话题,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梁祝》便是其中的经典。从古至今,梁祝的爱情故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发人深省的启迪意义世代流传,并且经久不衰。梁祝的爱情很美很浪漫,可它是一种遗憾的美。它不是所谓的那种大团圆似的喜剧,它只是以一种幻化成蝴蝶的方式永远相伴在了一起。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结尾引发我们对当今社会真正爱情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喜欢用“琴瑟和鸣”“珠联壁合”等美丽的词来形容理想的婚姻。但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达到如此境界的夫妻可谓凤毛麟角。有这样一对夫妇,丈夫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妻子是少年成名的日本钢琴家,他们一起周游世界、同台演出,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品味人生的绚烂,他们演奏的《梁祝》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他们就是著名音乐家盛中国和小他20岁的日本妻子濑田裕子。 相似文献
4.
冯锋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4,(11):21-21
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不仅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人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现集国内外一些专家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有关方法介绍如下:松弛:把右手的食指轻轻地放在鼻翼右侧,产生一种正在舒服地洗温水澡的感觉,或仰面躺在碧野上凝视晴空的感觉。以此进行自我放松,有利于右脑机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8,(10):21-21
据《大河报》报道:梁祝的爱情故事千古流传,而在它的故乡——驻马店市妆南县梁祝镇,如今又传出一个跨国姻缘佳话:该镇小蔡庄村的蔡小华娶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姑娘。粱祝故里再续爱情传奇35岁的蔡小华,初中肄业,在广州市广园东碧桂园中英文学校当保安;他的媳妇——26岁的迪芬妮(音),美国新泽西大学毕业,是这所学校的洋执教。 相似文献
6.
2008年2月8日,世界著名的巴黎红磨坊大剧院,一位年近六旬的中国芭蕾舞男演员正伴着悠扬的《梁祝》音乐,翩翩起舞。他那舒缓曼妙的舞姿和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动了巴黎观众。更加让人赞叹的是,舞者名叫李秋成,是重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8.
於贤德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3-18
梁祝爱情悲剧能够从古老的民间传说走进电影、小提琴协奏曲和芭蕾舞这些新兴艺术样式,能够从江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这充分说明她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对于梁祝爱情故事的研究,应该通过对它的悲剧属性及其内在意蕴的深刻揭示,进一步挖掘它的美学价值和人性内涵。这一古老的爱情故事深刻地表现了人类在舍生忘死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爆发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显示出来的伟大与壮丽,以及肉体生命的毁灭与精神力量勃发与高扬所形成的反差,正是梁祝爱情悲剧的人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梁祝戏曲故事渊远流长,在梁祝戏曲中,祝英台大胆追求幸福与爱情的行为具有女权主义精神,本文试从女权的压制与张扬、“女追男”的故事情节、“女扮男妆”女权主义的彰显、“化蝶”的象征性意义等方面分析女权主义精神在梁祝戏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陈金文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50-52,84
笔者不赞同苏力教授在研究梁祝悲剧时通过考究梁祝年龄寻找根源的做法,也不赞同其梁祝悲剧与“包办婚姻”制度无关的观点。笔者以为,梁祝悲剧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性格,在于封建礼教与“包办婚姻”制度,在于不能由人类自主的人生命运。梁祝悲剧的反封建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能说其不具有“追求婚姻自由”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