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0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洪贵孚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74岁了,还在担任唐山新月穆斯林瓷厂的厂长。17年前他创办了这家瓷器厂。他手下只有9名员工,可是这个小工厂生产的穆斯林餐具却能热销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而且这样的工厂至今在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相似文献   
52.
国宏 《新天地》2012,(1):47
前不久,我与老伴一起,跟随老年采风团远赴重洋,在加拿大"淘"了回宝,且颇有斩获。这让我们的晚年生活又多了一项可以"自矜"的谈资。在国内"淘宝",人们多喜欢去古董地摊,因为国内的古董地  相似文献   
53.
陶瓷鉴定,不外乎看器型、辨胎釉、论纹饰,了解历史背景等途径,但对初学者来说,单看器型就够复杂了,鉴定瓷器不知从何入手。不妨先观底足。  相似文献   
54.
周明 《山西老年》2008,(8):28-29
识别仿瓷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独到的"眼力"如果你能从以下方面,入手,也许可以把仿古瓷和现代瓷区别开来。一是要注意器物的造型,一般来说老瓷古朴、形制自然,并具有某  相似文献   
55.
早在13世纪,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据记载,当时萨克森公国选帝侯奥古斯特大帝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换过48件中国瓷花瓶。但奥古斯特大帝并不满足把瓷器当艺术品收藏。他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化学家,让其仿制中国瓷器。经过无数次试验,贝特格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1708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他成功烧制出一种白而透明的瓷。1710年,"Meissen 梅森"国立瓷器  相似文献   
56.
从英国女王、法国文学,到中国的罗盘,罗杰·梅森(Roger Mason)博士知识渊博、幽默风趣.20年来,这位地质学教授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师生们讲授了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也与中国结下了深深的友谊.2001年,他荣获了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人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  相似文献   
57.
孟璇 《理论界》2020,(8):74-80
1991年7月,辽宁绥中县大南铺的渔民出海时在三道岗打捞到元代时期的磁州窑瓷器,经分析,出水瓷器的装饰釉主要有白釉、黑釉、翠蓝釉等,装饰纹样有龙凤图案、诗书词曲、婴戏图等。三道岗沉船遗址出水瓷器为"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提供了历史实据,为元代磁州窑瓷器的研究带来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
风俗画忠实地反映日常生活,其载体多样,如岩壁、纸、帛等。然而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成为风俗画新的载体。风俗画嵌入瓷器后产生的瓷绘风俗画,也继承了风俗画的图式和功能。文章在厘清瓷绘风俗画概念的基础上考辨了瓷绘风俗画形成的原因,认为瓷绘风俗画是"记录"意识转移的产物,借"记录"意识的演变路径梳理了瓷绘风俗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瓷绘风俗画在发挥记录功能时的独特性,认为风俗画嵌入瓷器后对瓷器流通与风俗传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正我对紫砂壶的认识还要从接触瓷器说起。2000年初我组织了一家中国文物考古爱好者俱乐部,请了一些历博、故宫退休的专家举办系列讲座。当年开设了书画、玉器、瓷器、织绣、家具、汉画像石、古建等门类的课。可最终成系列办下来的只有二类,一类是古陶瓷,一类是家具。回过头一看确有其道理,因为这二类和我们日常生活最近,存世量也最大,而CHINA一词在国际上是被视为瓷来看待的。  相似文献   
60.
武洁 《青春男女生.妙语》2010,(12):I0029-I0029
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购得。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120万英镑(约1285万元人民币),最后在大陆竞拍者互相加价后拍到5亿元。英媒称中国人不惜代价的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11月14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