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7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633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342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名义负利率政策是日本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日本名义负利率政策为研究对象,先引入IS—Phillips模型构建名义负利率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框架,再运用TVP—SV—VAR模型检验名义负利率政策传导多渠道的效果。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名义负利率对汇率影响不显著,对其他中间变量产生短期影响;在最终变量上,名义负利率通过信贷对通货膨胀影响显著,通过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通过资产价格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内较显著,但持续时间有限。因此,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与传导渠道的通畅性密切相关,同时需要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33.
法治治理是全球治理模式的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倡议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公共产品,二者具有天然的共生性。东盟国家历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面对全球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中国—东盟健康发展的经济、贸易、文化关系为区域和全球稳定提供了支持。丝路精神特别是海丝文化所指向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方法,也是中国—东盟硬法与软法法律效力的深层次来源。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外在表现为“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内在表现为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丝路精神的、由硬法与软法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规范性结构,既包括法律,也包括政策、标准等;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法治“一带一路”、“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是对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则体系在不同维度上的刻画。从实践性角度,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可区别为框架性规范与领域类规范,其中,领域类规范以经济类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34.
自2014年成立至今,中拉论坛机制建设日臻完善,引领中拉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中拉合作从经贸引领到多轮驱动。中拉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是中拉论坛建立和发展的原动力,战略上的相互借重是中拉论坛成形及推进的根本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则为中拉论坛持续推进注入新动力。然而受到拉美区域一体化水平提升难度大、地区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以及美国对中拉合作干扰和破坏不断加码等因素的影响,拉美国家推进论坛建设的制约因素日趋明显。中拉论坛应适应新形势,在不断完善自身机制建设基础上,以第三届部长会议相关成果为行动指南,适时适度调整工作重点,持续推进人文交流、民间交流,切实提升对中拉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5.
以乡村综合发展度、乡村—城镇变迁度、乡村—城镇协调度为测度标准,构建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对2001—2010年十年间乡村—城镇转型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层面来看,西部地区乡村综合发展度不断提高,乡村—城镇变迁度不断加快,乡村—城镇协调度不断优化;(2)从省际层面来看,不同省区的乡村—城镇转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具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6.
1949—1951年,为了发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武汉市人民政府对旧有工商同业公会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改组;1952年,武汉市以"五反"运动为契机,对工商同业公会进行了进一步改组改造,并在此基础建立了新的工商联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武汉市工商同业公会的职能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由一个以代表工商业者利益为主要职能的社会团体变成了政府推行经济政策的助手。1951—1952年武汉市对工商团体的改组改造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资产阶级策略的变化,同时也是解放初期新政权改造旧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运用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和东南亚的实际出发,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取向和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方案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给云南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云南省的应对措施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者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中国(包括云南省)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作者认为,鉴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不平衡性和一般自由贸易区的局限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真正取得实效,就不能建成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应建成以实现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合作形式共同推进的新型经济合作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云南可以充分发挥前沿作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努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紧紧抓住机遇,将云南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对东南亚的开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8.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促使区域格局由聚集到分散的重要力量。分散均衡使稳定性均衡成为可能,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遵循"集中与分散并存,动态演进至全国均衡"的演进机制,并沿着类似"8"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了广阔愿景。  相似文献   
39.
针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研究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处于信息劣势的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中的极大值原理,在零售商运营成本为连续分布的条件下,基于制造商利润最大化建立了委托代理模型。该模型可以使零售商真实报出自己运营成本的同时,自身利润达到最优。通过模型分析,推导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制造商的最优合同。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为制造商合同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0.
集体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一直为主流意识形态所提倡,但是在推广和践行集体主义的过程中却碰到诸多的问题,所以必须重新解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按照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理论来分析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硬核是一种集体高于个体的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将其上升为一种社会终极道德理想;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保护带则是各种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具体措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换着它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