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9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594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221篇
人才学   163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2183篇
理论方法论   330篇
综合类   4839篇
社会学   512篇
统计学   15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850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89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87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南都学坛》2018,(2):20-23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它起源于佛教的"盂兰盆斋会",后来经过儒学孝悌和道学神论的不断修改完善,到南北朝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道教采用"援佛入道"的方式,把"盂兰盆斋"和"中元地官赦罪"的故事结合起来,再加上人们望秋告成的习俗,逐步形成了七月十五中元节大众祭祖的民俗节日。中元节民俗活动在整个北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由朝廷寺院举行的大型"盆斋"祭祀活动转变为民间家庭祭祖的固定节日,让人们在这秋收之际不忘祖先恩惠。  相似文献   
112.
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系统凝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新理念,形成了全面育人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设计思路。“育人”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的“魂”。在“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一理念的统摄下,通过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析,系统论述了化学新课标在课程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所呈现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具体体现为:(1)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整体规划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确立了与之匹配的课程目标体系;(2)强调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主题设计化学课程内容结构的思路,充分发挥大概念统领作用;(3)注重基于大概念整体设计单元教学,重视探究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基于教学系统有效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4)设计和实施凸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深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综合评价和探索增值评价路径。  相似文献   
113.
“老老”是宁波奉化方言中一个评注性频度副词,用于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意图,绝大多数情况下修饰动词,所在句子的时态一般为过去时或现在时。副词“老老”由形容词“老老”语法化而来,与句法、语义、心理变化相关。分析奉化方言、普通话、其他吴语地区方言中“老老”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差异,发现奉化方言“老老”频度副词用法是特有的,形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4.
115.
徐元彪  周茜 《理论界》2007,(4):70-71
民法的概念,是研习民法时的一个首要的、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民法的目的、范围、手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任何民法学者都必须首先思考和需要回答的问题。对民法概念问题的认识,在目前似乎已明确和统一了,但笔者认为并非如此。本文从民法的调整对象及从私法的角度,对民法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分别探讨了在这两种方法下给民法下定义时所需进一步完善之处,以此希望对民法的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6.
历史小说一词的出现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事情,1902年《新民丛报》第14号刊载《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指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实事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盖读正史则易生厌,读演义则易生感。征诸陈寿之《三国志》与坊间通行之《三国演义》,其比较釐然矣。故本社同志,宁注精力于演义,以恢  相似文献   
117.
再论秘书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秘书”一词是秘书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秘书学产生以来,对这一基本概念的定义却存在着诸多争议。有人统计,秘书学界对“秘书”的定义多达百种以上,这说明对“秘书”概念作准确定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作为秘书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对“秘书”下定义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我国秘书学界关于“秘书”的各种定义及其分析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揭示一类对象的特有属性将它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逻辑学关于定义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处延必须全同”,因此对“秘书”的正确定义应…  相似文献   
118.
在明清不断加强对内在边疆治理的背景下,广西很多瑶壮族群被纳入王朝的户籍系统,通过编户入籍,瑶壮族群由“生蛮”转变为熟瑶、熟壮,并在赋役制度方面逐步与民户趋于一致。又因文教普及政策的推行,瑶壮族群风俗、习性随之改变;加之瑶壮族群中通过就学、应试,走传统中国社会通过科举晋升道路而被授予精英地位的人不断涌现,因而这些编入户籍、赋役与民趋同,且接受文教熏陶的瑶壮族群逐渐被视为“与民无异”。最后,通过人口统计和汇总制度,那些被官方视为“向化”的瑶壮族群被统计和汇总为民户的人口数据,由此实现了官方对瑶壮族群由“熟户”向“民户”转变的制度确认。概言之,瑶壮族群从“生蛮”到“民户”的演变过程就是瑶壮族群逐步与民户一体化的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实践。  相似文献   
119.
120.
清末民初时期的文学像走进了无出路的死胡同,而“五四”新文学的出现更像无所凭借的“大爆炸”。从清末民初到“五四”的文学演变的历程,不是顺承,而是逆接。与其把前者看成新文学的序幕,不如把它视作悠久的古代文学的尾声。清末民初存在各自分流未能连通的思想观念、表达语言和文体文学变革这样三条线索。其时“士大夫之中的明白人”未能将这三条变革线索整合为一体,此事有待于“五四”新一代人完成。文学演变顺承不行,转而逆接,背后存在人的代际更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