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90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489篇
社会学   111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当前,网络舆情已成为整个社会舆情中反应异常灵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些重要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借助于网络迅速演变成为产生巨大影响的社会公共事件。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些事件形成的网络舆论及其舆情底蕴,都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并成为不可忽视的无形力量。尤其是监狱所发生的一些事件诸如“躲猫猫”、“冲凉死”等事件通过网络媒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社会公众也将视线集中到监狱以及相关的监管场所,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监狱工作应对网络舆情所采取的积极、合理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92.
《领导决策信息》2012,(44):10-11
新的政经周期,中国改革向何处去?《中国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从产权、民权、政权三者关系的历史纵深出发,回顾、反思了改革做对的和没做的。并提出下一步应重拾求真务实的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坚持双轨战略,以社会改革带动全面改革,并就党的建设、土地制度等关乎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给出具体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93.
《领导决策信息》2013,(42):I0001-I0012
“十一”长假后,台风“菲特”突袭浙江余姚,“余姚水灾”成为互联网上最牵动人心的热词之一。灾害事件所引发的危机接连而至,谣言传播、救援物资遭哄抢、“背官员”等次生危机使得灾害本身的舆情热度升温。  相似文献   
94.
不确定视域下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的隐匿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和网络舆情自身的突发性、多变性等特点,使得校园网络舆情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要正确认识校园网络舆情的不确定性,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化解其不确定性,最终实现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95.
祝军 《领导科学》2012,(27):17-18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网民基于自身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对于事件的认同判定,并在网民的互动中趋同或分化,分享知识和经验,组建和重构自身的知识结构、态度和价值观,最终形成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深入认识和分析网络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网络"自媒体"作为"第二舆论场"的相关内涵,强调了针对"第二舆论场"进行监控的现状与重要性,针对高校环境,提出网络舆情监控的难点、重点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97.
互联网由于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丰富多彩的应用形式,使其逐渐成为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方式。网络舆情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信息管控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政府在城市管理中提高对网络舆情全面掌控的能力,建立完善顺畅的信息运作体系,有利于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政策,避免或及时处理突发性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在对马克思辩证法做“原生态”解读与超越的衍义进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偏离马克思辩证法本真精神的倾向。笔者对马克思辩证法衍义的“应然”与“可然”意蕴作了尝试性的阐释,旨在还原马克思辩证法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9.
舆情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研究在当今中国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马克思主义舆情观做了简单梳理,重点研究了舆论引导的两面理论,即“预防接种理论”的观点,阐明了它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探讨了它在建设和谐的多元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舆情,而不和谐舆情不仅是社会问题的反映,还将直接影响或感染人们的思想情绪,对社会和谐产生负效应。因此,准确地认识和掌握舆情产生的一般规律、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信息盲点容易产生舆情,发生严重事件往往会出现舆情,社会改革总是要伴随社会敏感问题而与舆情存在着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从众性,是舆情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