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编纂于南宋的丛林宝典《禅林宝训》,在禅修之道方面 ,不仅继承了传统佛教止观定慧及惠能禅宗无心、无念的禅修方法 ,而且依据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挑战 ,提出了“以道德正心”的修心法门 ,突出了道德伦理在禅修中的地位和作用。《禅林宝训》这种儒学化、伦理化的禅修思想 ,不仅适应了宋代儒学复兴的时代潮流 ,也是中国禅宗心性化之后的理论必然趋势 ,更是为了扶救宋代丛林戒律不持、道德不修之末法禅弊。  相似文献   
12.
“一念三千”是智晚年的“终穷究竟极说”,是天台宗实相论的经典性表述,也是天台宗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构成这一命题的理论来源、基本环节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作者认为,“一念三千”是智关于实相,亦即世界现象如其本身所是的实存相状的揭示,它是关于现象的存在实性的;因此它既不是一个知识论命题,也不是一个本体论命题,与一般所理解的“唯心主义”是没有关系的。不仅如此,智在关于“一念三千”的论证过程中,还表现出了对于先验唯心论的批判与拒斥。在“一念三千”的本然意义上,实相即是众生之刹那心念获得其恰当的、如其所是的表呈的状态,三千世界一切性相作为这种即时表呈的状态是没有主客体之分的,表呈者即是被表呈的本身,由是而呈现出一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深沦圆具之大全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藏传佛教噶举派与天台宗从佛教义理,思想渊源,思维倾向,修持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比较。论述了它们相同的中观性空理论及佛性论和止观双修学说,同时也说明了二者的不同特色。本文认为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是一种消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天台学与唯识学虽然都源于祖师的禅修实践,但二者在气质上差异较大,一为博大圆融,一为谨严深广.要想理解这种差异,与其分析二者哲学观念的不同,不如根据其根本经典探讨其禅观经验与理念的区别.对于其中异同的分析,既是理解二家观念的分歧的基础,也可以就此寻找大乘禅观的通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大乘起信论》这部佛教论著与中国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的关系:一是《起信论》主张从两个方面确定“一心”的性质,即一心开二门,“真如门”和“生灭门”,而禅宗的“法由心生”,都强调心在成佛过程中的重要性;二是《起信论》的顿渐融合、止观具行的主张对以后禅宗的“悟修统一、定慧双修”有着明显的影响;三是《起信论》的“己身有真如法”和禅宗的“自性自度”,都是在讲在修行过程中,完全靠“自证自悟”,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从生死到涅榘,从苦难到解脱,从无常到永恒。结论是:《大乘起信论》开辟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新方向,为后来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心理治疗和佛教修心,都以解决人的苦恼困惑等心理问题为己任,都以提高人的自我认识和心理素质为目标。意象心理治疗和佛教的止观修心都以内部意象为工具对个人的内在世界进行探索。本文在实际操作和基本理论两个层面,比较了意象疗法和止观的异同,探索了佛教和西方心理治疗的基本差异,并尝试性指出二者对话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意识的体相、意识的转依、意识在止观中的功能,指出了意识非能断灭,由于其在八识中最为猛利,所以修行的关键在于转有漏的第六识为清净的妙观察智,并进观八识.  相似文献   
18.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后,又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止观学说。止观学说融实践、理论于一体而盛行于世。事实上,止观不仅是佛教徒修身养性、求禅得证的不二法门,也是普通人培养心性、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天台智顗所说的止观法门可说是最全面的实践成佛之道.其止观理论包括三种,即渐次、不定以及圆顿.智颉将圆顿止观视为证悟实相真理的途径,代表着获得解脱之道的最圆满的实践.圆顿止观理论是天台佛学独具的特色.在这个体系里,智顗引介了组成实相的"一心三观"的学说,三观的内容是为空、假、中三谛.本文通过禅定修习的个案研究,来说明圆顿止观是如何让行人悟入事物的本性,以及如何训练一心以使行人圆融无碍地洞见诸法实相的.行者不仅籍此而在知性上解悟真理,更能通过禅定三摩地的经验而直接证悟实相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