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9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7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25篇 |
人才学 | 36篇 |
丛书文集 | 1687篇 |
理论方法论 | 295篇 |
综合类 | 2164篇 |
社会学 | 148篇 |
统计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08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95篇 |
2009年 | 318篇 |
2008年 | 523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10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51.
李振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9-182
旨在论证党内民主是政党发展的活力源泉;依法治党是政党发展的组织武器;公平正义是政党发展的价值诉求。政党的发展理念因应着政党的发展使命,从中国的社会政治环境、近百年的社会变迁及政党发展的历史经验综合考量,用"民主、法治、正义"的科学理念,引领中国的政党发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利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国家、法治政府、正义社会"的有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2.
匡小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36-40
互惠性是正义的固有特性 ,它涉及对正义本质和基础的认识 ,但长期以来 ,道德学家们对互惠性的理解并不一致。分析批判霍布斯、叔本华、康德和罗尔斯等人的观点 ,可以看出 :互惠性是正义制度下的一种人际关系 ,包含着平等性、合作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它是正义存在和贯彻的真正基础 ,是正义的一种独立特性。 相似文献
153.
见义不为现象的法律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131-134
见义勇为立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规定社会和国家对见义勇为者权益的救济和保护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作者认为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实行法律保护是救治当前道德冷漠现象的一剂良方,是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的法律规范。它的制定与实施又进一步充实了法律的正义精神,是法律价值的全面体现。但在现阶段我国还不具备相应的历史与现实条件用法律强制的手段推行见义勇为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4.
陆贵山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6):81-86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文艺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文艺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系列思维误区.从思维方式的主导方面和基本方面来说,中西思维方式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别.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宏观、辩证、综合、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实现文艺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5.
道德赞扬是道德评价的重要手段,是个人或社会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对行为者正确的选择和行为做出的正面评价.而菲莉帕·福特认为道德赞扬存在一个美德困境,即一个真正的有德者在处理道德抉择和困难之事时应当毫不费力;但美德之所以受到称赞是因为行为者完成的选择和行为是困难的、难以完成的.这一困境产生的原因在于有德者的美德形成是历史性过程,对主体的道德评价依据在于动机而非结果以及美德的纠正性思想的主体差异.而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需要对赞扬和敬重进行区分,限定二者的适用范围,分析康德敬重他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一困境会延伸到赞赏的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张雪霞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6):126-128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出现了"谈讲色变"的现象.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讲解,因为讲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对话、沟通、合作等理念.调查也显示,中学生对好的语文课堂讲解持欢迎态度.当然,语文课堂讲解能否实现优化主要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7.
胡吕银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20-24
契约自由的发展出现了自身变异 ,对其限制势在必然 ,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社会的正义观。但限制契约自由不是否定契约自由 ,对其限制应保持在实现现代社会正义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158.
毛丹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1):56-65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当作政治思想史的文本来读.他在历史学叙事中隐蔽地、但是相当完美地表达了对古典政治正义的冷峻批评:古典政治正义的困难不仅仅因为它在实践上呈现为一个约定过程,更因为它需要以同等强制为前提;而这两个条件都很难得到充分保证.修昔底德之论显然被2000年后的霍布斯所承袭. 相似文献
159.
李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公益伦理是追求社会正义的一种道德诉求,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体现了公益伦理的价值理念和正义精神。由于现实中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某种缺陷性,导致弱势群体处于不正义境域。因此,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本的公益伦理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根据制度设计的应然逻辑,在一个正义的、完满的、良序的社会中,公益伦理又是不必然的。作为对社会正义的一种矫正与修补,当前中国公益伦理所要实现的是一种基于弱势群体同意原则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60.
李志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2):68-72
笔者以沃尔泽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论述为基本线索,阐述了他与罗尔斯在一系列问题上所持观点的区别,认为在对正义(权利)的不同理解背后,实际隐含着他们对共同体、善、平等概念的不同理解和假设。沃尔泽认同一种价值-意义共同体,而罗尔斯只承认政治共同体;沃尔泽不承认有一个统辖所有社会物品(善)的社会基本结构,认为各领域应该是自主独立的,并因之不承认罗尔斯所谓的“基本善”,进而否定罗尔斯整个理论追求——基本善的分配正义原则——的意义。沃尔泽提出了“复合平等”论,而罗尔斯主张一种发展基础的平等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