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0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227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36篇
丛书文集   1685篇
理论方法论   295篇
综合类   2159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瑞贵 《职业》2008,(11):75-76
"责任"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并影响未来的概念,"践责"是一个极具针对性与挑战性,而且十分沉重的现实话题.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责任"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责任"是做人的根本,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前提,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责任教育作为一项势在必行的活动,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笔者认为,进行责任教育,社会问题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课堂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法律解释和漏洞填补等方法可以调和法律的普遍规定与特殊调整和具体适用之间的尖锐矛盾,在个案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工具作用。尤其在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如何使当事人各方利益都得到体现,如何使法律正义、程序正义得以体现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3.
后新儒学及"公民儒学"相关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 《求是学刊》2008,35(1):12-20
内圣之学应是在整个历史社会总体与生活世界中生长出来的学问,因此,面对整个外王情境的变化.内.圣之学必然应有所调整;而圣贤的教言也必须置于整个历史文化的总体情境下才能够有恰当的理解.面对心性之学与专制主义结合而造成的专制性、摹虐性及以理杀人等种种之异化,我们必须将原来儒学的内圣工夫转化为一套客观的制度结构,只有在契约性的社会结构之下,个人才能够自然地进入到社会展开公共对话.  相似文献   
24.
对缓刑制度进行价值分析,能够为该制度设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评判找到标准和方向,同时对于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对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就是对缓刑如何体现刑罚价值的分析.刑罚的终极价值是正义、秩序和自由.缓刑制度通过弥补报应刑论和预防刑论的缺陷而最终实现正义、秩序和自由.  相似文献   
25.
法律似乎与生俱来地与正义联系在一起,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正义是永恒的,而正义的内容常变.然后考察不同生产方式下的不同的正义变化,并主要分析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应然正义.最后以此构建中国在当前历史时期符合正义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6.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 ,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 ,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 ,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的倾听 ,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主动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中国文学进一步世界化的时候 ,他的做法 ,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7.
守法观念不仅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体现了人们对法律权威和伦理秩序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守法观念在户籍与警察信任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凸显中国城乡居民权威信任的法治属性,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的警察信任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从守法观念的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的警察信任进行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通过建立城乡户籍、守法观念和警察信任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城市居民的程序正义信任和分配正义信任高于农村居民;其次,城市居民的守法意识比农村居民强,较强的守法意识促进警察信任;最后,从警察信任的不同维度来看,守法观念在城乡户籍与程序正义信任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守法观念对户籍与分配正义信任的中介效应小于程序正义信任,守法观念对中国居民有效性信任的促进作用没有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28.
道德相对主义在解释某些文化的异质习俗时,往往从道德相对性的实然事实推出自己的应然理念,主张对所有的相对性道德标准都采取宽容开放的德性态度,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诉求潜含着折衷调和无原则、让德性沦为伪善的严重弊端,最终会取消"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的终极地位,甚至纵容某些坑人害人的不义行为。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应当站在正义一元主义的规范性立场上肯定多样性(而非多元性)的正当意义,一方面强调不可害人作为一元正义底线对于多样性的人类生活的终极约束力,另一方面宽容尊重所有符合这条正义底线、没有坑人害人的相对性道德现象,从而消解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29.
从历史、文学、宗教和社会实践的观察中,人们会发现:在人类社会关系的构建中,惩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惩罚意味着痛苦,是对自由、财产乃至生命的剥夺,被道德家们认为是一种恶,但道德家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必要的恶。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惩罚这种现象呢?惩罚的正当性又何在呢?众所周知,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报应主义和以边沁、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为此提供了不同的证明。报应主义主张正义和应得,功利主义主张社会利益最大化。那么,马克思是如何看待惩罚,如何看待两种惩罚理论的呢?一般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关于惩罚的理论。格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