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36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36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晚清文学的繁荣是晚清士人在科举之途堵塞之后的一种创造。在晚清士人走向文学活动的路途中充满了种种社会的、心理的复杂动因。东南沿海口岸城市开放的文化氛围、发达的工商业经济培育了最早的文学读者,也为穷途末路的晚清士人提供了以文学活动谋生的职业机会。因此,考察晚清士人生态的变化,对于把握晚清文学活动的主流、了解文学生产的规律有直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宋代养鹤之风盛行,士人与鹤的关系更为紧密,出现了较多咏鹤诗文,其中包括5篇鹤赋,分别为吴淑《鹤赋》、李洪《双鹤赋》、秦观《叹二鹤赋》、刘克庄《吊小鹤赋》及方回《吊鹤赋》。与前代相比,宋代鹤赋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从宋代鹤赋的写作倾向、鹤形象的塑造及鹤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三方面,可以发现宋人偏好鹤遗世独立的“仙禽”特质,背后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公与私、仕与隐的矛盾与调和,而鹤承载的正是宋人对闲适隐逸生活的企慕与向往。  相似文献   
13.
刘晓东 《求是学刊》2007,34(5):130-136
明代科举体制的相对完善,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科举竞争压力、内外廉考官权力的不对等与试文的程式化等内在弊端。随着晚明科举流通机制的日渐壅滞,这些弊端也日渐显露,导致了舞弊、权力寻租及揣摩等科场风变的泛生。科举取士公正与公平性的削弱,使基层士人之科举生存环境渐趋恶化,并促动了士人科举心态由"中和恬退"向"燥竞"与"游离"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桃源"故事在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元末明初王子一沿用传统题材敷演成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该剧创作于特定的时代,在体现出与元代早期神仙道化剧基本一致的内在精神的同时,更折射着元明之际文人士子于尘世、林泉之间苦苦徘徊的个体情感体验和渴求于花、酒、声、色中成仙入道的人生取向,具有不可轻视的认识价值.《误入桃源》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呈现明显的雅化倾向,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应重新予以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崇任 《东南学术》2012,(4):238-244
春秋战国时代论说文体的功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由一开始的"谏",渐渐地转变成了后来的"说"。春秋时代早期和中期流行的是由周代礼乐文化土壤滋生出来的"劝谏之文"。春秋后期,"劝谏文"的艺术技巧有了较大提高,开始悄然转型。战国时代开始后,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崩溃,风格多样的"游说之文"风靡一时。战国末叶,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出现时,中国古代的论说文体完成了自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唐后期,南贬北人之间存在一种互赠南方物产的风气。在一些独特的南方物产交换行为的背后实际上蕴含着某种南北互动信息。蕲州簟与文石枕的赠送既能够使双方的情感得以交织与升华,更重要的是使南贬北人在自己编织的礼物交换网络中逐渐找到了环境应对的手段与方法,在积极的个人调适中,使北人与南方环境逐渐融合。而斑竹杖与壁州鞭的赠送则具有南贬北人调适贬谪心态之功用,表达了他们对南方生存现状的强烈不满,以及逃离现实的深切渴望。在环境应对与心态调适的同时,郴笔、叠石砚与叠石琴荐的赠送又体现出南贬北人所持有的正统身份认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南北的整合趋势。南贬北人对南方主动的排斥与被动的适应,共同构成了唐后期南贬北人在南方的生存状态。这一充满矛盾的生存状态,使得南北的差异与统一、冲突与整合不时发生着博弈性的变奏,这些历史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唐后期南北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嘉靖"大礼议"以还,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社会文化和思想禁锢的加剧与经济发展、繁荣之间存在的错位,导致了明代中后期知识分子与君主间的严峻对立以及知识分子内部的急剧分化。士人阶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受挫,转向建设和享受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使人得以正视自己的身体、欲望和个体生存。但与之相应的,却是对国家前景、社会事业的淡漠。  相似文献   
18.
郑丽萍 《兰州学刊》2009,(10):198-202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由哀悼文学转向传记文学,更多地记载墓主个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家庭的择偶行为,进一步了解长辈为子女择偶的状况以及当时社会流行的择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祝寿词数量惊人,有二千五百余首,祝寿词创作形成风气,祝寿词作品形成规模,集中体现了宋代士人的思想意识.在祝寿词中,宋人喜欢使用“东篱菊”、“三径菊”意象,表达长寿意愿,带有高情雅趣;在祝寿词中,也含有浓厚的享乐意识,尤其是知足之乐与安闲之乐;在祝寿词中,有一部分自寿词流露出深刻的自我反省意识,表现出“昨非今是”的思想,为祝寿词的创作增加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唐代的盛世局面孕育了士人们高度的自信与激昂豪放的情怀,但唐代士人并非一味地激昂豪放,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元的,即使是边塞诗人也不例外,在他们激昂豪放情怀的背后潜藏着一种颇为细腻内敛的婉约情怀,愁思袅袅的惜别柔情、难以割舍的故园情怀、生命易逝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