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弥衡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小人物,但他却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世人皆知他狂傲,大骂曹操的弥衡最后被黄祖杀.表面上弥衡之是"他杀",其实是"自杀",而且是"借刀杀己".他以此方式维护生命的尊严,探求生命的意义,因此,留给后人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2.
论庄子灵魂不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认为庄子没有灵魂不的观念。而事实上,庄子在继承了前人灵魂不观念的基础上,又有所改造,承认人人皆有灵魂,但一般人的灵魂随着肉体的亡而亡,而得道之人通过精神修养,可以使自己的灵魂不不灭,甚至升天成仙。  相似文献   
133.
《百舌鸟之》呈现出独特的哥特特征,亦真亦幻的鬼怪形象布·拉德雷渲染出作品的怪诞感,孩子们夜晚探险、遭遇暴力凶杀的故事情节营造出作品的恐怖感。作品的哥特特征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助推了主人公的健康成长,揭示了作品向善向美的思想精神特质,同时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阅读怏感。  相似文献   
134.
对阿瑟·米勒的作品《推销员之》中的人物威利.洛曼的形象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向人们展示在人情淡薄的美国商业制度下推销生涯的辛酸与无奈;剖析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认识和自我定位,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揭示主人公对成功的错误梦想与无情现实之间发生碰撞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5.
铁券是封建帝王赏赐给勋臣、重臣的一种带有盟约性质的文书,具有免功能信物.铁券缘起与早期的盟誓、符节信物及铁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历史进程演变,铁券名称、材料与形制、券文和收藏、镌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并逐渐成为制度化.铁券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特殊的政治产物,不论铁券如何演变,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自己统治的一种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136.
舒平 《21世纪》2010,(2):50-51
他曾蹲过三年的牢狱,饱尝艰辛;他也当过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长,叱咤风云。 他曾将莎士比亚的《请君入瓮》、米勒的《推销员之》等多部剧作名著翻译成中文,达雅传神;他也将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优秀剧作《茶馆》、《王昭君》、《家》等译成英文,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7.
《王氏之》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的一部带有强烈文学色彩的史学著作。《王氏之》并非是完全客观的史料的堆积,既有相对真实的历史资料与官方记录,也有虚构性的文学作品,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形成互文、交流、协商的态势;史景迁对蒲松龄的文学作品的大量引用无疑也为其历史叙事增添了很强的文学色彩,同时又加入主观的想象与推理,这样其历史叙事就具有了典型的文学叙事特征,凸显了隐藏在文学中的社会存在与话语。  相似文献   
138.
<正>同一宿舍三一伤,震惊世人。老实的他转眼成了杀人恶魔,屠戮无辜,这一切仅仅因为网恋失败吗?2012年9月25日凌晨,河南省某大专院校发生了一起极为惨烈的恶性血案,一个宿舍的3名女生惨遭杀害,另有一名女生重伤。案件很快告破:犯罪嫌疑人图刚与该校女生陈颖网恋,从内蒙古赶来与陈颖见面,不料陈颖与同室姐妹看不上他,甚至"戏谑"他,令他愤然而生报复之心。又是网恋,又是见光,又是疯狂的杀戮报复,又是一颗颗缺乏警惕的心……在这些锥痛人心的字眼背后,隐藏的是许多青  相似文献   
139.
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灵魂和象征,也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生观是武士道精神基础和精髓所在。武士对于的独特认识决定了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内涵,武士道至今仍然对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考察并阐述日本武士道的生观,以进一步理解武士道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40.
屈原作为<招魂>的唯一著作权人,在今天质疑得少了.但其中"谁招谁魂"问题,依然存有异议.而"谁招谁魂"事关对屈原<才召魂>这一被司马迁高度重视和评价的作品的读解;进而影响到对伟大诗人屈原的全面认识.而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全新的审美分析,就会比较全面地论证<招魂>并不是招楚怀王魂,而"自招自魂"是合理的与可信的,进而形成对这部伟大作品初步的一种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