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362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在短篇小说《兄弟之》中,舍伍德.安德森运用创新的叙述手法,简洁的篇章结构及语言,以亡为主题,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揭示了美国梦的必然破灭。  相似文献   
532.
贾元春研究之所以重要,一是因为其命运结局关系着贾府盛衰与<红楼梦>后半部的故事走向,二是存有相当多的歧见.元春研究中的形象褒贬定位、谶语式判词解读、结局命运探研应充分考虑自传体小说的"原型情结"以及已经做出的具体描写.在此前提下的解读方可获取诸如"虎兔"、"虎兕"之孰是、"<长生殿>伏元春之"之何解等疑难问题的正确答案以及对刘心武先生一系列元春研究、元春探佚小说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533.
由于古人特殊的生存条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人们对长生的追求.对长生的追求具体就体现在人们对不药的认识和探求.不药的出现来自人类对生命的无限追求,从被动地寻找仙人祈求不药到主动地探索炼制不药,再到最终对不药的放弃,这是古人自我觉醒、挑战自我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34.
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和频繁使用的重要修辞手段。其中英汉表""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们在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价值取向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通过对比,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大于共性,原因在于英汉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535.
小乙 《快乐青春》2011,(6):73-73
冯笛进城,看见路旁有许多人在排队。一打听,原来大家在求取“淹不的秘方”。  相似文献   
536.
<正>生活中有太多的禁忌和顾虑,让我们在爱情路上止步不前,许多梦想也因此而远去。如何对待生命中突如其来的不如意?怎样理解爱情才能让生命变得饱满而充实?读了他和她的故事,你也许就会明白。美丽女孩林春花仿若从春天里走来,慢慢走进重庆尿毒症男孩谢礼杰的人生,她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坚守在他身边。春花那单纯而执著的爱,让谢礼杰深深感动,他发誓要"爱她到我去的那一天",并无条件满足她的所有心愿。而美丽的春  相似文献   
537.
弗吉尼亚·沃尔夫是英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一生写过很多作品,初看其中的一部分会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别开生面之感。但综合其多部作品来看,却又千篇一律,单调乏味。文中人物性格怪异,充满矛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与其性格又有很大关系,本文仅从《蛾之》和《丘园》两部作品分析其脆弱、忧郁而又倔强的矛盾性格。  相似文献   
538.
欧洲美学思想奠基人亚里士多德为后世留下了延续两千年余年而未衰的美学体系,其中悲剧论作为其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和突出特点之一,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和积极讨论.本文将结合现代戏剧舞台上最为经典的悲剧《推销员之》,从悲剧定义、摹仿说、有机整体与和谐概念、过失说、净化说这五个角度试探讨亚里士多德悲剧论的当代的适应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539.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大臣,文学家。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他怀着满腔哀怨和愤怒,自投汩罗江(今湖南东北部)而。  相似文献   
540.
使我想起中国人”出自村上春树的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就村上春树的整体创作来讲,“使我想起中国人”的原因是战争.村上春树试图通过战争关怀与书写来找寻日本现代“自我丧失”疾患的精神寄托,他憎恶战争,呼吁战后日本人应承担战争责任,但其小说中的人物更专注于自身伤痛的抚慰,而非对自身恶行的反省,说明了村上春树反战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