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殖民地时期,北美各地区对海外奴隶贸易采取了程度不等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在地域上带有普遍性,在时间上贯穿殖民地时期始终,并在革命前夕突然加大了力度。在限制动因方面,对白人独享殖民地的追求、对起义的恐惧以及宗教界的道德理想主义等,都对来自现实经济的需求施加了影响。  相似文献   
82.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来华的欧洲殖民者往往都有家人相伴随。家庭成员的日记、信件似乎是可以让人生动地洞悉日常殖民经历的有用信息源。瓦尔特·弗雷(Walther Frey)是1905—1938年间在中国的一位杰出的建筑师,并且是1914年以前天津德国社团的支柱人物。他的姐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rey)在1913—1914年期间来华看望他,并且给她在德国的母亲写了一系列的信件。这些信件从一开始就被有意识地作为一种日记,揭示了国外殖民经历的许多含混性。它们不仅记述了一位年轻女性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的殖民经历,而且详细地说明了“殖民凝视”。同时,这些信件也清楚地显示出依靠此类资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3.
作为殖民地时期朝鲜半岛唯一的高等学府京城帝国大学的精英知识分子,辛岛骁(日本人,教授)和金台俊、裴澔(朝鲜人弟子)都曾留下有关北京体验的文本.三名知识分子具有相似的"空间"和学识背景,但在身份认同和价值取向方面却不尽相同,因此各自笔下的北京观感也呈现出既重叠交叉又各有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复杂特征.辛岛骁从相对客观的视角描述北京的"矛盾性",借以表现自我认知与现实中国之间的反差;金台俊从左翼知识分子视角去捕捉北京的"革命性",从而构建反映自身政治文化立场的乌托邦;而裴澔的北京观感更具殖民地知识分子的普遍特征,充满了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和游离.  相似文献   
84.
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引起举世瞩目,然而其雄心并没有局限于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东南亚地区的领导人就梦想有一条连接新加坡和昆明的直达铁路。该地区现有的铁路系统破旧不堪、管理混乱,而且资金匮乏。目前绝大部分的货物运输都是由货车和船舶承担,不断上涨的油价制约着现有的水陆运输,而一个综合性的铁路网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在中国携巨资而来,获得了在老挝和泰国修建一条新铁路的签约,同时把昆明的铁路延伸到中国、老挝边境。这条铁路的助益是不可估量的,铁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已将本国的发展和中国这个超级经济体连在一起.它们期待更多的贸易。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已在一年前生效,这个地区有着中国渴望的许多自然资源。从前,殖民帝国的缔造者热衷于修筑铁路。东南亚的大部分铁路都是在殖民地时期修建的,当时英法两国希望通过铁路将殖民统治推向内陆。现在,中国期望整合周边邻国,形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共同体.中国如果把铁路修进缅甸,就意味着打开了向往已久的印度洋出海口。去年12月,老挝宣布中国将修建一条从该国边境到首都万象的高速铁路。与此同时,泰国正和中国谈判利用后者的优惠贷款修建一条连接泰国南北地区的铁路。中国的高速铁路或许会让游客们兴奋,但铁路现代化的真正意义在于货运。东盟内部的贸易增长要远高于对外出口增长,泰国向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出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25%,向中国的出口则约为11%,后者还在不断上升之中。除了线路便捷之外,铁路相比于公路系统更有效率、更少污染。亚洲开发银行的彼特·博鲁克估计.将来从曼谷至金边的铁路运营会使目前的水陆运输价格降低三分之二。除铁路网之外,东南亚地区自我整合的进程也十分可观。交通得到改进,海关更为便捷,通衢大道已经畅通。  相似文献   
85.
在美国,最贫穷的人和最富有的人都是少数,而生活处于小康状态的中间阶级是社会的绝大多数,他们富足体面的生活和幸福满意的状态保证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稳定。美国中产阶级兴起的原因和特点自然是与美国独特的国情相关,包括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时代、美国有着广袤富饶的土地、美国社会流动性和开放性很强、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机会等因素有关,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6.
杨台胜  金民正  孙羽 《新少年》2012,(12):38-39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很多欧洲国家争先恐后地向美洲大陆进军。他们希望把那里变成自己的殖民地,然后抢夺那里的资源和粮食。除了美洲大陆以外,欧洲各强国还向非洲、亚洲派出了军队,想要在全球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因此,在当时,军队乘船出发,经常需要在海上航行好几个月。每当长时间航行的时候,士兵和船员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异常。他们不想吃东西,而且感到浑身无力。有的人还会出现牙龈出血,甚至开始掉牙。情况更严重的时候,他们会浑身发热,甚至失去生命。但  相似文献   
87.
张德琼 《科学咨询》2008,(20):91-91
<鸦片战争>说课内容是人教(试验)版高级中学历史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晚清时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节<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88.
乐天 《东西南北》2009,(7):43-43
骄傲有时是虚弱的,但执念却会因为走在正确的路上而坚强。 1766年,伦敦一家书店里的一场偶遇,让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人生彻底改变。这一年,33岁的普里斯特利尚是一名牧师,在政治、哲学、历史和语言学领域里流连。可他遇上的,是60岁的本杰明·富兰克林——14年前,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研究闪电的那个家伙,正是此人。不过,科学家来伦敦,并非搞科研,而是代表北美殖民地同英国政府谈判。  相似文献   
89.
杨前 《科学咨询》2009,(11):24-24
1840年的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努力抗争;1840年的鸦片战争,也唤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开始注意西方、学习西方.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结合自己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成为我党、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罗兰45岁时创办了美国快乐公司。1984年,她和丈夫参加了一个殖民地威廉斯堡举行的传统活动,并沉浸在当年殖民地的氛围中。圣诞节前,她想给8岁和10岁的两个侄女买个既漂亮又有内涵的玩具娃娃作为礼物。但市场上没有她想要的那种娃娃,一个灵感便瞬间在脑海里诞生了:为9岁的女孩子制作一套讲述不同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