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4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民主制演变为个人专制,其原因更多是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混乱。法国的议会内阁制度有不少缺陷与不足,特别是缺少权力制衡的机制。法国是一个缺乏政治妥协传统的国家,不断革命与冲突是这个国家近代历史的主流。精英阶层的腐败与无能对第三共和国来说是致命性的,它摧毁了共和国的道德合法性。财政危机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是第三共和国的催命剂。而法国右派一直是以反议会民主制的面目出现,希望在法国建立德国或意大利式的现代法西斯极权主义。因此,1940夏天的战败不仅导致第三共和国军事的失败,还引发共和制度的崩溃。第三共和国的历史还对民主巩固的传统论断提出挑战。它的寿命长达七十年,最后仍然无法摆脱民主崩溃的命运,这足以说明对于法国这样专制主义传统浓厚的西方大国来说,民主巩固之路同样是异常艰难的。  相似文献   
62.
63.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矛盾的关键,它决定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马克思所取得的这些理论认识,促使他进一步把握到政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从而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64.
苏麓垒 《学术界》2001,(3):176-188
在<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一书里,作者戈登·伍德从思想意识对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对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见解是共和主义使得北美殖民地人民推翻了自母国继承而来的君主制社会,革命释放出了人民的力量,人民大众最终将这场革命导向美国民主制社会的建立,而不是共和主义精英们所设想的共和社会.这一共和主义的流产和民主社会的诞生的社会过程才是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真正的体现.作者在书里建立了一个宏大叙事的框架,并对以往的史学定论加以革新,但在与各史学流派的辩难中,仍显现出纰漏.本文对<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的内容、思想、方法加以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65.
论民主制行政法治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宪政对行政法治的制度安排所采用的是官僚制行政范式.在现代社会日益复杂化、高风险的情势下,官僚制行政法治范式表现出深嵌其结构中的内在局限性,其根本缺陷是其在执法过程中有背离执法为民的可能性.民主制行政法治范式以其对现实的有效回应能力和执法为民的价值观契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66.
社会主义包括理论、运动和制度。其理论和运动都以建立和完善制度为目标,而建立和完善制度又是理论的内容,制度建立以后的改革和完善,也是不断的运动。  相似文献   
67.
王小东在2000年第5期《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了《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论》的长文。这篇文章回应了人们对“中国民族主义”者的一些疑惑。他说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绝不是所有中国的东西都赞成 ,所有西方的东西都反对” ,“个人权利是目的 ,团结是手段” ,“民族主义不但不反对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新公共行政运动是公共行政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嬗变,在整个社会处于骚动和对政府持不信任态度的背景下,一批年轻的公共行政学者对公共行政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场运动以其极具挑战性的理念对公共行政后续发展中的许多思潮,包括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重塑政府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激进民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进民主制"是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的概念,它本身具有很强的相对性,在不同的语境中,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将会对"激进民主制"作出不同的定义与评价.作者从当时雅典的历史语境出发来分析当时民主政治的性质,指出亚里士多德所谓的"激进民主制"是社会危机中的一种极端状态,可能导致此状态发生的某些基本特征的确存在于公元前4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之中,雅典人将这些特征予以制度化,使得当时的民主政治尽管没有进入极端危机状态,但也明显表现出激进性质.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学说实践中发生了偏离,这是现实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有必要对马克思学说和附着于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偏离进行区分。马克思学说中存在丰富的民主制内涵,与经济制度设想构成一个完整系统;马克思学说民主制具有系统性、实践性、针对性等特点。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政治民主还存在着一些政治经济的限制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有一定历史合理性。现代化将使得这些限制因素失去存在依据,而要适应这种未来的变化,就需要挖掘马克思学说民主制的合理内容,并与现实条件相结合尝试从马克思学说寻找可行的答案。同时,在运用马克思学说民主制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