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决定着革命的成败,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进程。毛泽东在动员农民参加革命时,除强调在经济上给农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外,又注意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实行民主政治制度,保障农民享有各项民主政治权利,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调动农民参与政治建设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52.
对秘密社会的争取与改造,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秘密社会的认识与策略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主要特征包括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对秘密社会成员加以区别对待、注重对秘密社会成员的改造、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相关政策等方面.毛泽东关于秘密社会的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毛泽东个人的创造性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53.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而选票权重在选举权的界定和划分中又占据了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对不同群体的选票权重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苏维埃时期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强调使得工人阶级在选举中享有优势;而这一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实现了改变,先是达到了同票同权,后是进一步开放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比两个时期对选举代表权的不同规定可以发现,选举权重的演变是因宪政民主诉求的结果,也是共产党自身执政逻辑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4.
近二十年关于宋教仁的研究,较1990年以前,既有继承延续又有新的拓展.不仅新出现了考察宋在民族危机下,分析国际局势,提出外交策略和军事外交思想的文章;也出现了单独研究宋教仁的政党政治、责任内阁制思想、法治思想、行政组织思想以及讨论他设计民主制度、探索中央和地方关系篇章.“宋案”的众多研究论述主要集中在对“宋案”凶手的考辨、对“宋案”的社会反映和影响的分析以及从其它学科的角度来审视“宋案”这三个方面.同时,宋教仁在教育、经济、新闻等诸思想也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55.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使用“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表达对中华国家建设、中华国族建构的主张,体现了对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的同步关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中国”话语,先后有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大革命时期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单一型中华民族观——李大钊提出将中国境内各民族融合为“新中华民族”(五四时期)、开放性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共成立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复合型中华民族观——“中华民族”定义明确为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新中国”与建构“中华民族”的“国”“族”互动体现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中国与实现中华民族解放是民族民主革命双重任务;“新中国”是以中华民族为国族并统合境内各族的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以“全中国”“新中国”为共同地域的国家民族(“国族”)。  相似文献   
256.
王建旭 《江汉论坛》2023,(11):113-120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体制构建有着完整的逻辑和丰富的内容。1921—1927年,在共产国际和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共同指导下,党形成和不断加强了上级监督的监督方式,党的早期领导人的个人权威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中共五大至1935年8月共产国际七大,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作用十分突出,党在这一阶段设立了与同级党委平行的监督委员会制度,探索党内的平级监督。抗战时期,监督委员会被置于同级党委之下,上级监督成为主要形式,同时党探索了自我监督的模式。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官僚主义,党的主要领导人还对开展党外监督和群众监督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些监督思想及其实践,共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拥有铁的纪律的革命政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57.
毛泽东秉承民族主义中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克服反帝反封建的软弱性! 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秉承民权主义中建立共和政体的思想! 摒弃其阶级局限! 提出了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思想,秉承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思想! 消解所有制上的局限性! 提出了具有社会主义取向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吸取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动员民众导致失败的教训! 秉承新三民主义中“扶助农工”思想! 提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统战思想,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吸收三民主义的精髓和合理成分! 摒弃其阶级属性导 致的缺陷和不足! 再根据实践进行丰富和创新! 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