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03篇
劳动科学   239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91篇
理论方法论   153篇
综合类   1559篇
社会学   15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民事执行监督工作,但步履维艰。立法的缺陷、检法的分歧;学界的争论、理论的困惑;监督方式的缺陷、监督效力的低下等,是困扰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发展的三大障碍。  相似文献   
62.
90年代以前,法院调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担了大部分的解决纠纷的功能,但也由此而造成了一些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成熟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法院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法院调解却遭到了冷落与质疑。文章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了我国法院调解前后地位变化反差的原因,并指明了法院调解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3.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程序在处理被执行财产过程中,过分强调国家对当事人意志的干涉,在没有区分财产价值范围和性质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评估、委托拍卖等复杂程序进行执行,执行周期长,执行成本高.如果淡化职权主义色彩,适度吸收当事人参与执行程序,对共同共有、金额不大等被执行人的财产采用当事人竞价模式执行,既可以减少执行环节,降低执行成本,迅速处置财产,解决纠纷,防止执行环节的司法腐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事人之间财产纠纷的争执,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4.
由于父权、夫权的强化,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社会风气的日趋保守,宋代女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逐渐减少.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母、尊母极为提倡,因此为人母的女性,尤其是寡母在家庭中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相似文献   
65.
《人才瞭望》2008,(12):56-56
一是“提示式”调解。仲裁机构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利用立案前的10个工作日,针对事实清楚、政策清晰,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进行立案前调解。  相似文献   
66.
即将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中第一部程序性大法。本法不仅从立案、受理、审理、裁决等方面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而且还把“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方式作为一个专章,这对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劳动争议仲裁组庭与开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总结实践经验,在基本维持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组庭与开庭制度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环节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68.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一)裁决前的和解。根据现行规定.仲裁庭作出裁决前.申诉人申请撤诉的.仲裁庭审查后决定其撤诉是否成立;仲裁决定须在七日内完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以上规定调整为.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69.
最近,渠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起工伤赔偿争议案件,使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双方满意,申请人曹阳不仅领到了14万余元的工伤赔偿费用,而且还得到了被申请人陈林送给的两万元帮助款。  相似文献   
70.
协助调解制度的完善以及委托调解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法院调解的主体由单一化走向了多元化与社会化,然而,本文从法院调解制度的内涵角度客观地重新审视法院调解主体的社会化问题,则必然发现基于调解与审判内涵的冲突而产生的调解主体社会化与审判权主体之间的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