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15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32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1161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韩平德 《青岛画报》2011,(11):70-71
东夷文化海岱渔盐部落史渔祖"郎君氏"据《易经·易辞下》记载:"古者郎君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亦佃亦渔。"渔盐古镇韩家民俗村古代郎君港(音jiang)、郎君庙遗址承载着中国五千年渔盐文化史。  相似文献   
822.
在20世纪早期,江绍原是最先引进国外人类学方法系统研究月经礼俗与迷信的拓荒者,他对中国人“天癸观”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正是在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下,一大批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医学家先后讨论过与妇女月经禁忌有关的话题.这些研究旨在说明,月经现象虽然常见,但由于人们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在月经的性质、功用和意义方面产生了诸多迷信的说法.  相似文献   
823.
824.
内化在民俗性格中的佛教观念对我国民众的行为方式乃至信仰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稳定的影响。同时,当代的民俗生活也正以其新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传统的心理积淀,使佛教呈现出了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从而印证:只有根基于民俗生活、适应民俗心理需求的宗教,才是有生命力的宗教。  相似文献   
825.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826.
趣谈书福     
孙辛 《老人》2000,(1):22-22
  相似文献   
827.
湘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各个少数民族在湘西地区生存、发展以及学习,实现了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湘西地区独特的生活区域、地理环境、生产方式以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湘西文化。其中,湘西地区孕育出来的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笔者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下,探究了湘西地区民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8.
历史悠久、文化淳朴的古镇近年来一直是旅游的热点,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旅游古镇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古镇不古即是突出问题之一。民俗是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代表,古镇民俗是旅游古镇的精髓,对民俗的轻视是古镇不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9.
2009年5月10日,民风淳朴的福建某农村上演了一幕惨剧——69岁的老爹劫持邻居新娘后,失手将其推下楼梯,导致她半身瘫痪。老爹何来千钧恨,要对邻居痛下毒手?不要轻视它是一场闹剧,它更是一场充满贪婪、欺骗与自私的局……  相似文献   
830.
民俗俚语     
俚语是通俗的口头语,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体味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和佳妙之处,更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