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101篇 |
免费 | 1105篇 |
国内免费 | 5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64篇 |
劳动科学 | 100篇 |
民族学 | 8012篇 |
人才学 | 319篇 |
人口学 | 106篇 |
丛书文集 | 5217篇 |
理论方法论 | 866篇 |
综合类 | 13015篇 |
社会学 | 1226篇 |
统计学 | 2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2篇 |
2023年 | 1105篇 |
2022年 | 1144篇 |
2021年 | 1249篇 |
2020年 | 972篇 |
2019年 | 925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486篇 |
2016年 | 670篇 |
2015年 | 862篇 |
2014年 | 1737篇 |
2013年 | 1548篇 |
2012年 | 1867篇 |
2011年 | 1900篇 |
2010年 | 1694篇 |
2009年 | 1762篇 |
2008年 | 1972篇 |
2007年 | 1577篇 |
2006年 | 1294篇 |
2005年 | 1398篇 |
2004年 | 1259篇 |
2003年 | 1088篇 |
2002年 | 829篇 |
2001年 | 860篇 |
2000年 | 614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184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实施乡村振兴和追求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备现实基础,但也面临思想认知困境、参与主体困境、经营管理困境、发展环境困境。为此应通过普及常态化的农村现代化培训站以增进思想共识和技能提升,构建共同富裕原则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新格局,以科技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确保集体“三资”增值,优化健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02.
李国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17-21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观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关系着中国的国计民生、关系着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下要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断对其进行探索,致力于通过民族团结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创新。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今后一段时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是民族工作的关键,其中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是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视角,深挖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论证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法理基础,探索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精准执行、监督检查等法治保障措施,推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道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4.
从整体性视角探析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悟透这一重要论述历史发展、内涵体系、实践方法的整体性,有助于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乡村。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在理论基础、实践反思、文化基因和个人阅历方面的生成整体性,领悟其在本体重释、价值形塑、实践指向三个层面的内涵整体性,坚持以整体性视野、思维和原则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实践,是阐释习近平关于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整体性的基本图式。 相似文献
105.
106.
日本新潟县越后妻有地区的大地艺术节以公共艺术为纽带,有效解决了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衰落危机,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案例,指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有效实现了乡村文化认同、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人才引进、保护乡村原真性,成功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为我国公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国公共艺术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平衡艺术、商业、生活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MCN平台建设是对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下半程“平台建设”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可能性”关联的一种有益探索。县级融媒体MCN平台建设对接乡村产业振兴战略,首先定位上需要与资本化MCN机构区分,打破资本和技术导致的“头部”赢者通吃的局面,对接政务服务3.0,完善农业产业链;运营上区别于新闻等核心业务,平台可以在制度范围内有限引入资本,激发发展动力;服务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切入点是“下沉”到村,将媒体优势与乡村产业特色和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中国县域媒体和乡村发展水平各异,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探索适合各地方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8.
孟凡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32-140
非遗运动、新冠肺炎疫情和虚拟世界及其叠加效应给民族艺术的生态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非遗运动引起民族艺术从文化向文明的“进化”,从小传统到大传统的跃升,以及去地方化和风格杂糅;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影响到民族艺术的分类和集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加速了虚拟世界的进程;虚拟世界可能会引发民族艺术的镜像化创作,也会诱导研究者沉迷于网络调查。前者导致民族艺术创作的异化,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田野调查的意义建构。人类学是为人的研究,理应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定位自己的目标。在人类价值世界遭受工具理性决定性入侵,面临精神数字化的当口,坚持具身性田野阵地,以艺术性民族志的方式挖掘经验智慧和生产意义,以此批判工具理性的侵略,守护人类自由精神家园,是人类学及相关学科的天职。 相似文献
109.
“麦西热甫”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在我国新疆地方文献材料中有所记载,其集体性和娱乐性特征使其长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群众的推崇和喜爱,被视为理解维吾尔族群众生活的“金钥匙”。但这一传统近几十年逐渐衰落,并于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下,“麦西热甫”可以生动地践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有利于增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另外,在当下乡村振兴中,“麦西热甫”可以在激活公共生活的内在活力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麦西热甫”保护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0.
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数字化在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功能上,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着乡村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对文化振兴起到了筑基、固力、提效的作用。目前乡村文化数字化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乡村主体数字素养较低、数字化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增强乡村主体数字素养、加大乡村数字化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化监督体系等多方面破解乡村文化数字化发展困境,为大数据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完善的数字化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