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3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471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449篇
人才学   9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85篇
理论方法论   276篇
综合类   2740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1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399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62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31.
1、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你只要跨出第1步,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999步。 2、愚我一次,其错在人:愚我两次,其错在我。 3、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相似文献   
332.
桃的种种特性使其在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了时桃的灵物崇拜,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信仰,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桃文化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333.
一个没有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没有信仰文化、没有前途、没有地位、更无凝聚力可言的民族。确立民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应有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矛盾显现,中华民族要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就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力来达到尚同的彼岸。而儒教的说理、世俗、趋善、海涵万象的社科特性,理所当然地再次担当起拯救民族灵魂的大任。  相似文献   
334.
广东省东莞市民间机构的社会工作实践始于2004年。这一年在东莞市横沥镇定居的香港“外展社工之父”徐祥龄和夫人创办了隔坑社区服务中心,开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新莞人子女帮扶和公民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35.
古代中日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交流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政府间交往密切,民间交流也十分频繁.宋朝建立以后中日民间交流进入又一个高潮期.本文主要根据新的历史资料,对两国民间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36.
陈文 《决策》2010,(9):61-63
深圳市月亮湾片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实践探索找准了人大制度、政府管理与民间参与的契合点,其样本价值和实践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37.
范爱萍 《社区》2010,(5):31-32
财神:富裕的生活和财富的多寡直接相连,财富能创造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大众对财富的追求造就了敬财神的炽热。民间信仰的财神有很多.各个时代、各个地区人们信奉的财神原型也各不相同。并且财神还有文武之分.一般地来说,武财神有关羽、赵公明;文财神有比干、范蠡等。  相似文献   
338.
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将于2012年在南阳市举行。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农业大省。南阳市辖13个县市区,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有近900万农民。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大众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南阳  相似文献   
339.
《山西老年》2014,(10):52-53
中阳剪纸作为山西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蕴藏着大量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图腾符号,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现象,为研究中华文化的发源和各地区先民的历史及民俗,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库。原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靳之林曾这样评价中阳剪纸:从中阳剪纸中,人们可以看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古老的民间风俗、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一个数千年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340.
《阿诗玛》是彝族民间叙事长诗之一,这部叙事长诗通过描写父系婚姻伦理法则与没落的母系婚姻伦理法则的冲突下悲剧主人公阿诗玛与阿黑的悲剧命运,展现了阿诗玛这样一个不断与命运抗争却最终以悲剧告终的人物形象。本文将从社会历史原因、阿黑与阿诗玛的关系等方面揭开这部诗歌真实的悲剧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