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66篇
教育普及   2篇
理论方法论   157篇
综合类   962篇
社会学   24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每个国家无论在决定大政方针或政策细节的过程中,总有一套根本的思维逻辑会隐然引领某特定阶段的所有政策走向,并且影响决策阶层相关的行事态度和应对方法的选择。这种思维逻辑难以言喻,它可能来自意识形态、利益需求、集体价值观或个人直觉判断,又或者是上述所有可能性的综合体。这套指导内外大小政策方向的根本思维逻辑,虽非定然是所有政策的直接基本原则,却是政策基本原则之所以存在的根源,成为国家战略的指导方向,因此可称之为国家的战略观。战略观的转变与决策阶层对国家所处的环境条件之认知不同、导致思维逻辑发生转化有关。而这些环境条件则包括国际政治情势,国内政治经济时势,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以及领导人主观理解等多方面。现阶段"和平与发展"战略观的体现,就是对外的"和谐世界"与对内的"和谐社会"两项政策,此二项政策紧密联系,分别针对国内发展与国际关系提出各项施政措施并要求落实执行,却也有整合对内对外政策,提出一套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全面性大战略的目的,并希冀藉此逐步达成大国崛起的长远目标。此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融入国际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理念坚持与理论创新、具体国情和发展实际相结合,对于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下,"有为有守、有所作为"之重大贡献及内外政策联系之实践。  相似文献   
72.
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它回应了时代的呼唤,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权平等、和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作为价值取向。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的核心内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相互尊重、平等独立”的国家主权观、“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相结合的整体人权观、“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和平与安全观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可以通过国际立法、司法判例和塑造国际习惯等方式予以传播。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观是中国外交实践的总结和提升,具有时代进步性,它丰富了国际法的价值理念、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发展以及拓展了国际法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  相似文献   
73.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为了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倡导者,维护者,而不是威胁者。中国是推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参与者,是创建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国际机制、国际规则的改革者和建设者,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近代中国在西力东渐中演化为两栖国家.30年经济转型,中国具备了海洋国家的基本特征,海权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支轴进入了中国的战略视野.中国海权经略以欧亚大陆的绝对存在为背景,接受中美关系的和平框架约束.全球海权与欧亚大陆均势势成连动,在美国全球海权衰落的背景下,欧亚均势也将逐渐动摇.中国应在海洋战线保持战略克制,延缓美国衰落,迟滞大国力量转换的节奏,并推进战略西进,从而集结资源应对陆海均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5.
阿拉伯国家在摆脱殖民压迫,建立独立国家后,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在处理巴以问题时,逐渐把本国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国家民族主义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也是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与以色列和解的过程。没有阿拉伯国家在思想领域的这一变化,就不会有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76.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多元化文化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通过采取正确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增进民族认同感,达到民族的和谐并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池田大作先生的"共生"理念,强调平等、包容、尊重、融合,对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经济融合与市场经济为各国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全球体系正在经历两个重大事件,即全球性经济危机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如何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如何在倡导全球合作之际,提升社会主义中国"和谐世界观"价值理念的建设,在后全球化时代发挥巨大的软实力,将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课题.可以说,这场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为中国提高社会主义威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世界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8.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仁学"理论。所谓"仁",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二人成仁",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高准则。孔子思想主要就是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来展开的,而"和谐"是贯穿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具有终极意义的一个理想目标。孔子的和谐伦理思想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大浪淘沙,其中包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可供我们借鉴,以便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79.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建设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战略,不是应对"中国威胁"论的权宜之策,而是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与发展理念不懈追求的历史的和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0.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也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体两面价值体的战争因其巨大的暴烈性和破坏性而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驱动力.古往今来,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平要比战争晚熟的特点使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充满坎坷和艰辛.21世纪维护和平防止战争仍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