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赵凯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122-126
“垓下之战”是楚亡汉兴的标志性战役,具有历史分水岭的意义。当事者和后世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总结。值得重视的是,垓下之战,楚败汉胜,固然有包括人谋在内的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有识之士在总结其中得失教训的时候,并没有将这场战役孤立看待,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将其放在一个长时段中考察,从偶然性事件中寻觅蕴藉其间的必然性规律。垓下之战过程中,汉军方面的诸多制胜之术,如“分赏取敌…‘佯败谤敌”攻心为上”,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兵法文化,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战例并予以关注研究。班固《汉书》对于此战的曲笔记录,亦受到后人的诟病。  相似文献   
272.
王晚霞 《南都学坛》2011,31(1):15-18
整部《汉书》以经学为精神指导,以史学为起点,以文学为表现,三者在作品中互相参与、影响,组成作品内在的浑圆特质,经学影响史学的思想、体制,影响文学的写作、精神;史学影响文学的写作、精神,加强巩固了经学的思想;文学特点的鲜明化,正是对史学学科和经学学科特点的否定,从而促进了学科各自的独立。  相似文献   
273.
《汉书》中《卫青霍去病传》所附之《公孙敖传》讹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汉书》中《武帝纪》与《公孙敖传》的对照印证中 ,可发现二文在记载上有所出入。从《汉书》中搜取旁证可考查出《武帝纪》中关于公孙敖的事迹生平记载俱实 ,而《公孙敖传》之叙述则与史实相背  相似文献   
274.
汉书》的典雅古奥、严整醇正、博赡弘丽的文风深受经学的影响。本文通过细致的分析以展示《汉书》与经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75.
汉书》是汉代引《诗》较多的一部典籍。《汉书》引《诗》显示了《诗经》在以政治伦理为主的多种文化领域的认识价值和借鉴意义,又体现出“《诗》以正言”的《诗》学观念,并有助于理解其具体含义。考察《汉书》引《诗》可以为《诗经》研究开启一扇新窗。  相似文献   
276.
刘应麟与梁廷枏先后著成纪传体南汉史,而旨趣不同,所著之书亦表现出不同之面貌。刘著《南汉春秋》,意在“以纤琐见长”,故所重一为“广搜”,一为“分析”。梁著《南汉书》,旨在“成一家言”,故竭力从事于整齐体例、考核异同,并别辑《南汉丛录》《金石志》《文字略》为一书,不使与纪传正文相杂。从“以纤琐见长”到“成一家之言”,反映出一种治学路径,二者皆不可或缺、各有价值,与章学诚由“记注”到“撰述”之理论设想具有相同精神内核。在“成一家之言”成为著述者普遍追求之学术环境中,刘应麟不妄作史而甘为“纤琐”之态度更为可贵。  相似文献   
277.
本文在研究史的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汉书》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初步考察了中国古代《汉书》传播的范围与表现形式以及文本传播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而提出《汉书》研究史密切关注和关系着《汉书》研究的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278.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9.
建立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管辖、治理西域地区的一项重大举措。《汉书·西域传》记载:“至宣帝时,遣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数国。……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彼时,西域都护所辖范围包括塔里木盆地及葱岭以西、天山以北,其治所设于乌垒,乌垒“与都护同治”。  相似文献   
280.
自从段玉裁给训诂术语下定义以来,历代学者对这些术语定义和用法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不少学者认为训诂术语"与某同"主要是用来说明假借字,有时也用来讲解异体字,但当我们通过对唐代颜师古<汉书注>和李善<文选注>这一术语的用法进行分析后,发现并非如此,说明假借字、同源词和异体字是主流,也有特例.表明前人对这一训诂术语的使用,并不具有周遍性,也不是共同规律;所有的训诂术语并不是产生于同一个时代,每个训诂术语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训诂学家的运用中,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