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图书目录。它是我国上古时期目录工作实践的结晶,它借鉴了前人图书分类的经验与方法,建立了完密的图书分类系统。它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文化、学术事业兴盛的状况,介绍了每类图书的源流、演变、存佚等情况以及在内容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还讲到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对读书者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汉书·张陈王周传》所载张良去世及留侯“国除”的时间与《史记·留侯世家》、《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及《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不符。由这一歧异入手细绎史料,可以看出张良积极地参与并决定性地影响了刘邦“易太子”事件,由此与吕后、太子逐渐接近,而吕后专制、吕氏掌军及封王等局面的形成都与张良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去世的年份正关乎西汉初年这一政治格局的剧变。《汉书·张陈王周传》的错误显然是班固“为贤者讳”的结果,但却留下了漏洞。至于张良的“成功不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汉初依照“功次”任职的体制不利于他获得与自己身份、才能相符的职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
本文是<商周文学流程的文化观照>的续篇,文中将继续追问一些文学史问题,诸如为何文化专制时代的颂歌体文学特别发达,为何"秦世不文"而后世的<过秦论>、<桃花源记>、<阿房宫赋>、<孟姜女哭长城>等等"谴秦"作品却成了文学名篇,汉武帝的"罢黜百家"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无本质区别,汉代巨史大赋的森林是在什么样的文化原野上生长繁茂的,表达了作家们怎样的文化追求和审美理想,"少而好赋"者为何又"壮夫不为",东汉张衡何以在登上了汉大赋的峰巅之后又转向了以山水田园和平凡人性为背景的抒情小赋等.作者认为,文学名篇的细读和内部研究非常必要,但滋养文学华林的文化的阳光雨露却只能作外部观察与考量,文学景观的兴衰存亡依赖于远比自身广阔得多的人间万象和天地风云.  相似文献   
35.
就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而言,宗法观念是其基本特质之一。本文即是以这一特质为出发点,论述在宗法观念支持下,汉初同姓王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36.
休妻     
魏得胜 《领导文萃》2007,(4):137-137
汉书》人物评传中,多有休妻的记载,如陈平,只因他养着弟弟,妻有怨言,便将妻休了。如王吉,东邻有棵枣树,枝桠伸到他的院子里,其妻顺势而摘,来了个借枣献王。王吉据此认为,老婆手脚不干净,也休了。东邻不忍,拟锯掉那棵惹事的枣树。众邻闻之,劝了东家劝西家,枣树没砍.王吉也把妻子重新迎了回来。再如鲍永,他的休妻.竟因妻子在母亲面前骂狗的嗓门大了点,谓妻不稳重也。还有东汉的李充.他媳妇在枕边跟他商量分家,并称有点私房钱。李充假意允诺,请客分家。待客人到齐,李充跪在母亲面前,将媳妇的枕边话和盘出卖,并当众宣布休妻。  相似文献   
37.
《史记》、《汉书》分别创纪传体通史和纪传体断代史 ,但它们都记载有秦亡汉兴到武帝时期 90多年的历史 ,具有可比性 ;从对项羽、陈涉等人物的评价 ,可见司马迁、班固史观的差异和优劣。  相似文献   
38.
39.
<汉书>应劭注在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研究东汉末年的汉语音韵状况、训诂体例、双音词的构成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提供了丰富且不可缺少的语言学史料.  相似文献   
40.
在汉代,"小说"这一概念主要表述为"小说家",是刘向等人根据书籍分类的实际状况而选择的类称。"家"并非"九家之术"所指学派概念,而是类属之称;"小"不是对学说价值高下的判定,而是指言论细碎、增饰不实;"说"是一种先秦至汉代所存在的"广说诸事"、寓理于事的著述体式。汉人的"小说家"观念是造成后世"小说"文体边界模糊、蔓延的主要源头,有必要进行专门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