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806篇
理论方法论   109篇
综合类   1247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无论是历史学、哲学还是心理学,"情"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西汉、东汉思想家们对"情"的认识是存在重大发展演变的,情的主旨从达道、王霸转移到了修性,情的认识论重心从人文逐渐转向理性,体现出时代嬗变的特性。两汉情论的共同之处在于重视道德的实现,希望以君子为代表的道德精英们,运用自律、推己和移情等手段,通过情感的培养来塑造德性,发挥他们道德模范的影响,从而达到维护宗族稳定、引领和规范社会的目的。最终,汉代以伦理化、规范化的儒家情感价值观为核心形成了一套社会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2.
王倩 《学术探索》2012,(11):128-133
汉代文人五言诗有着作者丰富的交际意图,这些交际意图是通过诗歌中的前景化设置和话语暗含表达出来的。"游子"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仕途的追求;"思妇"形象的前景化设置表达了汉代文人对爱情的渴盼。从话语暗含的角度来看,汉代文人五言诗中的思妇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追求仕途的寄托之作。  相似文献   
133.
黎虎 《文史哲》2012,(4):60-71
汉代外交之空前发展主要是因其综合国力之强盛,尤以其中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强大所致,同时还与其"软实力"亦有相当关系。"德"是中国古代外交关系"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汉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总和,其基本理念是认为中原王朝应通过修"德"以吸引四方国、族。"软实力"在汉代外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之从敌视到仰慕,以匈奴最为典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从隔膜到亲近,其中以西域诸国较为典型。在外交关系中,"硬实力"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软实力"之发挥作用一般来说是在"硬实力"基础之上方才奏效。  相似文献   
134.
135.
“直符”制度是汉代官方保障各级行政机构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东汉开始,民间社会对“直符”观念不断予以神秘化,乃至演变成为一股思想潮流。当时的民众认为代表时间、方位上的禁忌并预示着吉凶祸福的神煞也要轮值当班。这种神煞“直符”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土木营造等事宜,还渗透到丧葬礼俗领域,进而抽象化为一种普适性概念,遂成为数术学、星占学的重要考虑指标。此外,东汉末兴起的道教在创立初期就援引和借鉴了汉代官员轮流担任“直符史”的做法,建构出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神学化“直符”观念,并延续到后世。  相似文献   
136.
137.
王云庆  赵丽 《唐都学刊》2011,27(4):25-29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文书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变迁,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长性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封事是一种直达御前、"不使人知"的机密文书,其内容涉及外戚关系、皇帝得失、国家政治和大汉安危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普通章奏相比,封事的传递、运转过程绕过了尚书台的拆封和审阅处理,直达皇帝,由皇帝亲自批阅,传递过程简单、直接,中间只有少数几个人员和机构参与封事的传递,略去了审阅和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138.
儒学自孔子之后,即有门户之别,但经学的大分立却是因南北朝之际的政治文化对立而成。南北经学学风有异,流行义疏不同,然后由于士人学有兼通,且南北士人因往来之际,交流论辩,经学在辩难中求同存异。至隋代统一,以占据上风的南学为基础的经学统一已成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9.
《南都学坛》2016,(3):13-17
汉代市籍作为一种国家控制手段,是一种身份凭证,具备户籍类型及性质,适用于特定人群,他们居住于"市里",一方面有着各种限定,另一方面也可由此获得一些自己特有的权益,并很可能以其为枢纽,将市场与市里的什伍之制结合起来,在不打破市里建制的基础上,原则上将其移之于市场管理,在国家的严格管控之下,连带涉及三代及三族人群。  相似文献   
140.
张华 《人才瞭望》2013,(7):77-77
我国休假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始于汉代。当时还具体规定,朝中官员每5日返家沐休,故称之为"五日休"。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则改为"旬休"制度,即官员每10日可以休息一天。一年三十六旬,可休36天。到了宋代,合计法定假日有74天,加上36天旬休日,共110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