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2.
23.
汉唐时代,乡村宗族是乡村百姓生活中的普通存在.所谓非宗族化的乡村只是这一时代部分乡村中的现象,就多数乡村而言,宗法血缘组织仍是最为常见的民间社会组织,只不过其存在的方式在不同区域、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现,或表现为同一宗族成员的聚居,或表现为同一宗族成员的杂居,或表现为同一宗族成员的散居.中国中古时代的村落是地缘外壳与血缘内核的组合体,这一构成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大声疾呼立孔教为国教的康有为极力推崇孔子,这使先秦诸子成为其关注热点。在对先秦诸子传承谱系的追溯中,汉唐哲学成为不可逾越的环节。通过孔学、老学和墨学对汉唐哲学的影响,康有为勾勒了汉唐哲学的概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孔教观展开的。康有为视界中的汉唐哲学受制于其孔教观,正如孔教观使其在审视先秦哲学时将诸子皆视为孔子后学,断言"百家皆孔子之学"一样。  相似文献   
25.
汉唐儒、朱熹和王阳明对《大学》之"诚意"有不同的论述。汉唐儒并没有特别重视这一概念,而朱熹和王阳明则对"诚意"有所强调。汉唐儒的修身和为政是一体的;朱熹理学思想强调的是修身成德,从而造成了修身与为政之间的隔膜;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之下,以"诚意"为中心较好地处理了为政和成德的关系。无论汉唐儒、宋儒还是明儒,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强调践履。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唐时期的宏观历史环境紧密相连,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汉唐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文明等与丝绸之路密切联系,为互相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唐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中国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多民族文化结构及特色民风民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汉唐历史作为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宏观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7.
贾俊侠 《唐都学刊》2009,25(4):13-20
汉唐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王公贵族的集中地,饮食种类非常丰富;它位于中国的北方,饮食以面食当先;面食又以饼食体现,饼食又以蒸饼、汤饼、煎饼和烤饼等四大饼系为主,基本包括了主食、小吃、点心和糕点等品类,在汉唐饮食体系中具有极其突出的地域文化特点,至今仍是陕西饮食文化的特色.本文爬梳了各类史籍、饮食文献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所涉及的汉唐长安及其周边的饼食进行了重新归类,对四大饼系予以新的界定,目的是借对这些品类丰富的饮食现象论述,使大家更深层次地了解都城长安饮食文化的繁荣,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追求与审美情趣.同时想通过揭示饼食制作方法和工艺程序,为我们今天面食文化发展及品类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8.
秦汉时期,在南北交往过程中,中原社会形成南方多毒物的观念。南北朝时期,南方多毒物观念出现明显分化。南迁的北方移民和当地土著居民一起,发展着南方的经济,改造着南方的生态环境。南朝社会出现大量以江南为主题的古辞,它们赞美江南美丽的风光,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南方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各种毒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北朝社会仍然认为南方多毒物,赋予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政治情感。隋唐时期,在人们的观念中,长江下游为风光旖旎之地,长江中游沿岸及其以南地区、岭南等地环境险恶,毒物众多。汉唐社会南方多毒物观念的变迁,反映了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29.
汉唐时期,枉矢被认作是昭示动乱、灭亡的流星天象。截至北宋前期,史籍记载了17次秦末至唐代的枉矢天象,而这些记载中出现了发生时间的错乱、描述细节的出入、占辞事应的牵强附会等问题。对枉矢的解释,也从《史记》、《汉书》所见的两种,增加到了唐代《开元占经》等书中所见的数十种。其中部分可能是后人参考之前天象后的时事而修改、增加的。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当时人们之所以如此迷信枉矢,是与汉唐之际阴阳五行为主的主流儒家思想、佛道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统治者或有心人的有意推波助澜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