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581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956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51.
主持人语: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结绳纪事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了,到了3000年前,中国文化已经非常繁荣,甲骨文和金文形成了中国汉字的架构,以汉字为特征的汉文化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952.
对于在历史上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是很普遍的事情.侗族民间也有大量的"汉字记侗音"古籍文本传世,这些文献涉及侗语歌册、历书、祭词、款词、占卜书、谚语等,是侗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53.
位序调查法与学习性字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8套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生字位序调查的方法:即对首次出现的生字按册数的先后、一册书中课文的先后、一篇课文中生字排列的先后,统计出每套教材的生字顺序,进而考察生字先后成为教学对象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语义特点与教学理念。调查表明,各套教材的生字总数相差并不大,但教材之间差异却比较大。将用位序调查方法统计出来的学习性字表与用频率统计方法统计出来的社会用字表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立足于长期教学实验的生字表与使用频率法、分布法所得到的通用性字表,在字数与字序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4.
人的名字如同一张名片,除了辨别功能之外还揭示了一个人的国籍、出身、性别、家族等信息。取什么样的名字,揭示出起名人的嗜好以及对未来的寄托和展望。论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日本人名的发展史,日本人名汉字与日本文化、日本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得出结论:日本人在取名时,更看重汉字的字义;表示"积极、正面、向上、进取、友爱、真、善、美"等褒义的汉字始终是日本人名用汉字的主流;日本人名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55.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本、生活是汉字传承的载体,只有深入挖掘传统经典文化,从生活中寻找第一手材料,将汉字在生活中保存的原始"活化石"展现给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意义的嬗变,并深刻体悟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既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语文学科的良性发展,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56.
中国的汉字是迄今发现的产生年代最早的文字之一,而且使用人口最多,并且至今通行。汉字文化虽然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变革,但汉字的字形结构总体还是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是研究汉字作为一个文化系统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汉字来了解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形态和思维模式。重现象、重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中国的汉字以象形为基础,具有以形构意、以形表意和形声合义的特点,使汉字具有跨地区和超时代的特点。因此,应该更多从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研究汉字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7.
马尚龙 《中外书摘》2011,(12):75-76
卑贱:卑是没有钱,贱是不值钱卑贱:旧时指出身或地位低下如果出席某些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宴请,主宾依次入席,最重要的是“排排坐,吃果果”,排排坐是礼仪也是学问。主宾们在推搡谦让之余,最后总是身份决定了屁股,最重要的客人众望所归地坐在主人的右首,左边次之。只有“文革”时候例外,1969年举行“九大”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中心,“文革”风云人物一溜坐在了左边,那是要显示“左派”和“右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58.
由字母、特殊符号、数字及其各种组合形式形成的一些表义形式,即“非汉字词”已经进入了汉语的交际系统。本文认为,这类词在其使用场合、形、音方面应当进行规范化并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9.
近读王文元先生下文简作“王君”)在《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发表的《汉字拼音化指谬——兼及东西方文字之优劣》下文简称《指谬》),心中有许多疑惑与不解,现列出数条下面小标题引语和正文仅注页码的话均见于《指谬》一文)与先生商榷。在讨论正文以前,首先要指出王文文题后半段“兼及东西方文字之优劣”)的说法很不实事求是。东方和西方都有很多种文字,各有各的特点,笼统地比较东西方文字的优点和缺点不能说哪种文字劣,见下文),王文根本没有做到,也不可能做到,何况将东西方文字对立,这本身就很不科学。一、“‘文字学’不完全算科学”…  相似文献   
960.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