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12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清末,革命党人宣传革命排满,汉族官僚对此并不认同。汉族官僚视革命党为逆党,革命党则骂汉族官僚是汉奸;汉族官僚欲以立宪扑灭革命,革命党要通过暗杀和起义来阻止立宪。但是双方都对满洲贵族的专权不满,这一共同点为以后二者的联合提供了可能。排满浪潮下深感自危的满族贵族一步步推行排汉政策,汉族官僚的离心力逐渐增强,汉族官僚与革命党的关系也由对立逐渐走向联合。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以青海汉族"田社"习俗为研究对象,从名称与时间、祭祀神主和主题、祭祀场所与类型、祭祀仪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田社"与传统春社的关系。认为"田社"习俗是传统春社在青海汉族民间社会结合祭祖仪式的演化和变迁。  相似文献   
153.
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章通过对湖南常德丝弦的发源、形成与流传的考证,以及就湖南常德丝弦的调式特征、结构、成因、曲牌、风格的研究,指出湖南常德丝弦调式音阶中的偏音、调式主音的互转的特殊性,肯定了乐句结构、转调、终止等旋法特征在常德丝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4.
汉族风俗形成和发展论--汉族风俗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风俗随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其经历了先秦时期的孕育,秦汉时期的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变异和重构,隋唐时期的整合和发展,五代宋元时期的变异和重构,明清时期的重新整合和发展,近代汉族风俗从古代风俗向近代风俗的历史性转型等七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5.
闽东疍民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疍民也称“疍户”,是旧时对分布在祖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水上群体的称呼。“疍”,又写作“蜑”、“蜒”、“蛋”等。《说文》:“蜑,南方夷也。”《康熙字典》:“蜑……一作蜒,或作疍”。《吴下方言考》:“疍本作但,后世改作蜑,柳宗元乃作疍。”历史上的疍民自成一族,因此有“疍族”之称。后来由于与汉族的融合程度过深,基本上失去了作为一个单独民族的特色,被称为“连家船民”、“水上居民”,为汉族的一个民系。闽东人一般称疍民为“船民”、“船人”,“曲蹄”(“屈蹄”)是旧时人们对他们的辱称。  相似文献   
156.
当前部分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存在“与汉族切割”现象。这种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思路,会对我国民族团结局面造成深刻伤害,会强化民族关系领域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引发激进民粹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合流,也很容易被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利用以达成其撕裂中国社会、分裂中国国家的目的。在民族文化研究和宣传过程中,要防范和纠正这种做法,着重强调各民族的融合而非敌对,注重共性研究而不是差异研究,从公共文化服务视角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同时,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话语体系,与敌对势力争夺“民族问题”话语权,向国内外民众讲好中国民族故事。  相似文献   
157.
青春期发育,事关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问题。与国内外相比,宁夏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青春发育启动年龄显著前移;与同一地区进行历史比较,初遗年龄呈现年代提前趋势;宁夏农村地区男性青少年青春期发育的总体印象是属于较早发育的人群之一。  相似文献   
158.
王敬骝研究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民族语文工作者,致力于语言研究60余年。作为新中国孟高棉语学科奠基者之一,他不仅致力于相关民族语文的研究开发和教育推广工作,而且在孟高棉语和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关系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近年,基于长期深厚的语言调查研究,他将研究方向转向学界称为"中国语言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用汉语是混合语的观点破解中国传统语言学上诸多"困惑",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学界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9.
采用《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对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和汉族491名高中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1)三个民族高中生之间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族与汉族高中生之间;(2)三个民族内部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其中,汉族高中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差异最大,土家族次之,苗族最小;(3)三个民族女高中生在支配性、社交能力和独立性等方面的水平显著高于男高中生。  相似文献   
16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统一与民族分裂交织,由于南北方各种力量之间的消长变化,特别是居于中原正统地位的汉族地主阶级,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种种原因,特别是思想文化的原因,导致自身腐朽没落,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力量发展形成巨大反差.面对动乱与分裂,中原汉族和南方地主阶级显得无能为力,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重任由北方少数民族来承担,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