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汉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思维模式和历史背景,两种文化间出现种种差异?词语的联想意义各异,或者联想意义为一方文化所特有,而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则空缺。本文就此探讨字面和形象意义以外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22.
阻碍人们的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并不是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因此,研究思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英汉语句子,试图探索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法结构上的体现,以便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方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23.
虎帐     
自古以来,人们把虎看作是百兽之王,是神兽。作为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虎一直受到汉民族的崇拜。自汉代始,虎就成为了人们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然把虎看作是其祖先。  相似文献   
24.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足以见得"食"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交往中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随着中俄关系的不断升温,中俄政府及地方间的互动交流也越来越多,饮食也就成为交流中的重要环节。饮食文化不单包括言语礼仪、着装礼仪、餐具礼仪等一系列重要环节。只有对中俄饮食文化的习俗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彼此的差异,求同存异,避免不恰当的饮食行为造成两国间的交际障碍,推动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5.
秦灭六国、统一“诸夏”,华夏族因此而改称“秦人”。但由于秦朝二世而亡,“秦人”还未能成为华夏族的普遍称谓。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大一统时期,“汉人”便逐渐取代诸夏或华夏之称,成为民族共同体的一个固定和普遍称谓。秦汉时期的文化认同意识,还使得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共同先祖,这标志着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汉民族已初步形成,并铸就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巨大凝聚力。而“华夷之辨”则形成文化、生产方式和血缘三方面的判断标准,其民族意义和“群”的差别备受关注。在以夏变夷的总方针下,汉代胡汉一家的思想及实践亦具有巩固统一和推广汉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括有众多的少数民族的国家,以汉民族为对象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且意义也很重大。该文对我国汉民族研究作了全面而准确的概述,将我国汉民族研究分为几个时期,并对每个时期的特点、状况进行了论述,为下个世纪民族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7.
李静  戴宁宁 《兰州学刊》2010,(10):195-198
文章基于对宁夏固原市回汉民族交往状况的田野调查获得的资料,探讨回汉民族杂居地区人们的交往心理与文化互动,认为深入的民族认知与理性、开往的交往态度是回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心理基础,民族认知与交往态度对民族间的交往具有规约性作用,同时,文化因素是影响民族间交往关系与交往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主要考察清代内地汉民族迁移新疆后的民间信仰和日常活动的保持及其变异,以期描绘、复原移民社区生活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29.
中国人在交际中普遍喜欢使用职衔称谓称呼对方,并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现象,即刻意抬高对方的职衔,这一现象深刻地折射出了在社会变迁中汉民族文化思想的深层积淀。对汉语职衔称谓进行分类,指出其使用中的特殊现象,并对蕴含于其中的汉民族政治文化与"礼"文化思想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0.
戎、狄与华夏民族,及至与汉民族一直有着深远的族源关系。自黄帝至春秋战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戎、狄各氏族、部落以及族群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汉民族的体系之中。但并不是全部戎、狄都被征服,或融合、或同化于华夏民族的。有部分戎、狄迫于军事压力而向更远的地域迁徙,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逐步发展为另外的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所以戎、狄族群集团是汉民族的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