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族际赠礼是不同民族交往的常见形式,但并没有引起较多学者的注意。崖底村回汉族际赠礼的个案显示,族际赠礼中渗透着不同民族的心理、习俗、信仰、道德、伦理等文化资本诸要素的运行,礼物经济是不同民族成员为争取最大社会资源的一种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2.
汉民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而关于汉民族的研究,长期以来却被国内学术 界所忽视,汉民族史常被淹没在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汉民族研究如雨后春 笋,一直在不断地兴旺勃发。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汉民族研究取得了蔚为壮观的成绩,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33.
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转译地带”(zone of translation)进行交流和融合,各自的文化因素受到修正和转译,并进一步促成身份认同意识的转变。从某种程度而言,《汉民族史记》进行的正是这样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通过描述这一表示联系的网络和场域,去追溯汉民族发展演变的踪迹。汉民族研究的链合理论事实上体现了行动者网络理论有关“集合”“中介”以及“转译”的含义,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具有行动者网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4.
“汉字有超方言作用”这一观点现在盛行于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经考察源于早期西方汉学。由于与中国传统语言学对汉字作用的看法、新化运动时期对汉字的批评及构拟中古语音和方言调查中运用汉字系统进行研究的经验暗合,故为我国理论语言和方言学界普遍接受。其实,这一观点完全违背语言理论中口语与字间关系的定论;持此观点对此所作的解释--汉字具有特殊导也不能成立,从汉字上不可能读出方言词汇、语法和真正纯粹的方言语音。因此,汉字没有所谓超方言作用,起超方言作用的是汉字这一书面符号系统所反映的汉民族共同语。汉字的方言读音是“蓝青官话”--不规范的共同语语音。  相似文献   
35.
文章对汉、藏两个民族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爱情悲剧故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6.
高峻 《领导之友》2009,(6):59-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信仰又重新活跃。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存在着一个“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为此,笔者以当代河北乡土社会汉民族民间信仰状况为切人点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7.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良好的回汉民族关系不仅对宁夏的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构建整个中国和谐的民族关系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文章对银川市回汉民族关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其特点就构建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本文阐述了楹联这一汉民族独创的文化形态所体现的汉民族的个性品格和文化特色,阐述了构成这种特色的物质素材、艺术母体、心理条件、载体渊源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9.
关公由人变圣变神是一个由人而神的成长史,从中可以看出功能观在造神运动中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透视出汉民族的一些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40.
外来词是不同文化接触的产物.一种语言对外来成分的接受方式和程度的不同,一方面反映出该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折射出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民族的语言文化心理.纵观历史,在汉语动态词汇库的进化中,母语同化外来语、意译排挤音译是主流;但在不少情况下,外语词异化了母语词,音译词淘汰了意译词,也是屡见不鲜的.前者反映出汉民族恪守传统的保守性和汉语强大的传统惯性,后者则映射出面对发展汉文化的宽容博大与汉语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