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汉民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而关于汉民族的研究 ,长期以来却被国内学术界所忽视 ,汉民族史常被淹没在通史和断代史研究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汉民族研究如雨后春笋 ,一直在不断地兴旺勃发。特别是近二十年来 ,汉民族研究取得了蔚为壮观的成绩 ,为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52.
试论汉民族语言的人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各大语言体系中,汉语具有十分独特的面貌.作为语言载体的方块汉字被誉为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因而,了解中国古代的语言传统,努力发掘民族语言及其历史发展中广袤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承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西周之后,从楚人进入湖南开始,随着华夏民族的形成,湖南的汉民族也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发轫;秦汉至南北朝是湖南人雏形的形成时期;隋唐至两宋:湖南人雏形的发育时期;元明至清:湖南人形成的定型时期。  相似文献   
54.
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居民来源复杂,家庭和公共交际场所普遍存在着双语和多语现象。本文认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南宁市多语现象存在的原因、南宁市几种主要交际用语使用分布的情况和双语、多语者情况、以及南宁市多语现象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5.
中原文化植根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海岱文化植根于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两地无山河阻隔,交通便利,自古以来经济联系紧密,文化交流互动频繁。在中国古代,除华夏族之外,东夷族和苗蛮族都是构成汉民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在史前和先秦时期,东夷人和华夏人的交往十分频繁。正如傅斯年所说:“这两个体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华夏人和东夷人在长期交往、杂居共处中逐渐融合为一体。西周以迄战国,中原地区和海岱地区的文化交流互动更为频繁。这种文化交流与互动,逐渐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统一的较为先进的文化,特别是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汉代儒学在全国传布,从而在构建共同的民族心理、促进汉民族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6.
汉民族秦汉横空出世 ,便开始了雪球滚动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涵了汉民族在与入主中原北方少数民族族群的互动中发展 ,汉族南迁在与南方少数民族族群的互动中发展 ,以及明代汉民族大迁徙和清代汉民族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57.
汉语方位词与汉民族空间认知的文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空间方位词是汉民族空间认知经验范畴化的结果。作为空间观念原型的基本方位词,从词源结构、词义构成、词语聚合群等方面表明,汉民族空间认知活动具有具象性、系统性和伦理化的文化倾向。  相似文献   
58.
中菜的命名十分复杂。在中菜命名的体系中,大多数菜名构成原料、方法、属性等的多元组合。个别菜名只注重菜名的形式美感,忽略了菜名的语义指代。而确切地运用比喻,将菜名的语义指代和形式美感结合起来,是体现汉民族文化中和之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9.
微笑是人类独特和微妙的一种面部表情,是人类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和语言一样烙有民族文化的印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中“微笑” 的规则也不相同.本文从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微笑”在俄汉民族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现今出土胡俑相关资料的研究,引发了对唐统治阶级看待外来文化态度的重新思考.以郑仁泰基出土舞伎俑为例,结合唐宫廷乐舞曲相关研究,共同揭示了唐统治者以高度的智慧,微妙的调和了一方面以海纳百川之势对待异族乐舞文化,一方面又因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以汉民族乐舞文化为主导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