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51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61.
信任是社会交往中影响交往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反应/不反应联想测试(Go/No-Go Association task,GNAT)范式,研究了维族和汉族这两个在新疆人口中比例最高的民族对彼此的信任情况。具体而言,维族和汉族被试依照指导语对民族面孔(维族面孔vs.汉族面孔)和描述信任态度的词语(信任vs.不信任)作按键反应,借此测量出不同民族在本族和异族两个条件下面孔和词语之间的内隐关联强度。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两个民族都表现出对本族的信任和对异族的不信任。相较于维族,汉族更加信任本族。并且,汉族不信任维族的程度高于维族不信任汉族的程度。与其他组间关系(例如黑人和白人,或基督徒和穆斯林)研究对比发现,汉族不信任异族的程度处在较低到中等程度上。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对异族不信任程度在新疆不同地区呈现出了区域的特异性。本调查的结果能够为有效地制订民族政策,促进民族间互信团结提供一定支持。  相似文献   
262.
民汉合校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地区,根据社区人口的民族构成及其语言的使用状况设立的教育社会设置,因其在同一学校内部的不同班级或系科采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言为教学语言,而与汉语言授课学校和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相区别。民汉合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少数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63.
本文通过对2014年境外和港台发表的有关藏缅语的韵律与声调、语音重构与语音演化、形态句法及其地理分布、鲜为人知语言或方言的调查研究以及语言谱系与基因之间关系等方面研究论文的分析,了解港台与境外藏缅语研究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取向,为我国内地学者介绍方法上和理论上的最新研究动态,进一步推动我国藏缅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4.
汉语和彝语支各语言助词的分类及其数量都不同,要对其作全面地比较研究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文章认为彝语"ta33/mu33ta33"往往对应于汉语的"着",于是就产生了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比较的兴趣。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且都涉及到动作行为存在的"时间"和"状态(即情貌)",便扩展到了整个彝语支语言的时态助词的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对彝语支语言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5.
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相似文献   
266.
作为汉画像石的代表作,武梁祠的六组刺客画像一向备受关注。一般认为,这些画像与汉代"三纲"观念中的君臣关系相对应,宣扬臣下对君主的无限忠诚。但是,这一解释忽略了刺客画像中"复仇"的因素。在汉代游侠风气和公羊学说的双重影响之下,刺客画像中的复仇因素引人注目,并由于含有否定权力之性质而成为当时争论的重要问题。墓主武梁集中使用这一敏感主题装饰墓室,实际上是对个体政治意识的明确展示。鉴于汉代丧葬仪式的性质,祠堂画像充当着沟通死者与吊祭者的媒介作用,因此刺客画像不仅反映了武梁个人的意识,同时也体现出东汉后期士人阶层的共同观念。总之,刺客画像中忠诚与复仇两种因素,反映出东汉士人对待二重性君臣关系的现实态度与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67.
韩语汉字音,指的是包括韩国在内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域里正在使用的和曾经使用过的"汉字"的"读音"。通过对每个亲属称谓汉字音的来源进行分析,认为韩语亲属称谓中的汉字音有三个层次:上古末期或中古前期、中古和近代。  相似文献   
268.
一般认为民族史的研究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开端。事实上,辛亥革命时期学人已经开始了民族史的研究,它的理论源头是梁启超等提出的"史界革命",以及随之开启的对"新史学"的探索。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天下-王朝"体系向现代"民族-国家"模式转型在史学上的反映。"新史学"的叙事主体是"民族",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新史学"实践更多地是指向"汉民族",从而引发了汉民族史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宏观建构为特征的,包括汉民族的史前部分、汉民族的起源与构成、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汉民族的兴衰发展等,从而构建了汉民族完整的进化发展的史迹,藉此为现实民族建国服务。与此相应,其他民族的民族史也基本以"新史学"的思维而零星展开。  相似文献   
269.
270.
】《三体石经))-Tq刻的时间在历史上有两种说法,源于《后汉书》则称为汉末所刻,源于《晋书》则称于魏正始年间所刊。历史上主汉者有杨衍之、张参、司马光、欧阳柴等人,主魏者有魏收、郦道元、赵明诚、王昶等人。主魏者在近现代有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杭世骏、王献唐、张国淦、孙海波、吴维孝、于右任、刘传莹、马衡等人,而主汉者只有王照留有几乎没有影响力的文字。本文从史籍、文本、书法三个方面进行考证,论述《三体石经》属于汉代所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