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16篇
社会学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31.
函授生自学品行的培养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面授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上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能培养函授生的自学品格;知识与方法并重能提升函授生的自学欲望;教学中目标与责任的相契能保证函授生的自学效果。  相似文献   
332.
中职院校是劳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但目前中职学生普遍综合素质比较低,特别是人文素养缺少问题突出。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积极加强中职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有效性。汉语言文学中包括语言、文章、文化、人文等多方面知识。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手段,汉语言文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提高中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中职院校汉语文学教育在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333.
核心提示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为了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培养熟悉和精通英语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必要举措。于是,改革开放以来,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可是,与此同时,我国的汉语学习热情却出现了冷淡危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讨  相似文献   
334.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行同伦……",秦始皇在一统中原之后,为了消除列国文字的差异,规定了统一的文字"书同文"之后,各地的文化交流方便起来了,这种标准化为秦王朝的兴盛发挥了重大作用也许有不少读者对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课文十分熟悉这篇课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德国侵略者强行剥夺阿尔萨斯、洛林人民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和自由,激起了韩麦尔老师、弗郎士和全体学生、村里的老人们的悲愤和爱国热情他们把法语和祖国视为同义语,爱法语就是热爱法兰西祖国因此,他们对统治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都凝聚在  相似文献   
335.
本文将从文化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符号学等角度给出对语言迁移运用影响的分析视点,以期帮助目标语使用者能成功运用符合目标语语境的语言进行合理翻译,以回避负迁移现象,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6.
花志红教授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F0002-F0002,F0003
花志红,女,汉族,四川省西昌市人,出生于1969年10月,中共党员,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西昌朱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199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6月获四川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西昌学院汉语言文学教授,西昌学院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337.
中国非主流美学,与思辨型的西方古典美学、与以语言分析和存在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西方美学、与在这些西方主流叙事影响下孽生的各种“西学为体”的中国美学研究截然不同。就其内在规定性而言,它是一种以汉语言为表述媒介,以诗性智慧为审美认知图式,以中国民族的生命自由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美学叙事方式。20世纪末意识形态的“午后化”,为探索中国非主流美学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相似文献   
338.
2014年6月,笔者在《秘书之友》发表了《当前制约秘书专业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问题》一文"),在"专业异化问题"部分提出"‘去中文化’应该是本科秘书专业回归本途的关键所在"。2015年9月,胡伟、王嘉二位同仁在《秘书之友》发表了《对秘书专业教学与发展的思考》一文(以下简称"《思  相似文献   
339.
王珍 《中国民族博览》2022,(22):114-116
网络语言将我们领回中国语言的人文传统:对文字本身旨趣的追寻,象形、会意、转注、假借,已然重新进入网络言说的表意进程。这既是对现有文字符号的重新赋义,又是对汉语言体系的解构。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产物,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进行研究发现,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消解且重构的字、音、形、意,具有去权威性和去中心性特征。汉语言到现今发展有千百年之久,而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恢复汉字的美学空间和生命力都有一定正面价值,本质上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正脉根系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40.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中,性别隐喻始终存在,是主流意识对身份认同和想象的主要体现,除了在东西方比较语境中能够找寻,性别隐喻还充斥在文学发展中,但却是片面的且具有限制性的。纵观汉语言文学发展,要真正探究性别隐喻问题,则要直接追溯到后殖民主义理论。其中除了具有基本的中西关系,也有东方对文学性别的认知与界定。对此,从后殖民主义的性别隐喻着手,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中中西关系的性别隐喻,并以此提出了两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