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4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0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17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640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41.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宋代完成了其东移南迁的过程,自此南方成为经济之重心,这与宋代政府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尤其是农业非常重视是分不开的。而水利作为农业的基础设施,其所起的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这一时期政府也极其重视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水利管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机构和奖惩机制。这种水利管理机构反过来又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奖惩机制又体现了宋代对水利的重视。  相似文献   
42.
清代中叶江南粮食供需与粮食贸易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南的粮食短缺及其与其他经济区的粮食贸易是江南经济史上一个重要课题。直至18世纪末,作为一个整体,江南的米粮供应缺口不太大,存在严重粮食短缺现象的是江宁、苏州、杭州、太仓州以及松江东部,粮食短缺主要原因是庞大的城市人口的存在,太仓州和松江府东部诸县则是因为"土不宜稻",而其余地区尚有余粮可以供应别地。因此18世纪江南的粮食短缺并不严重,常年数百万石的供给缺口,在丰年基本能够自给。18世纪大量关于江南米严重不足的记载,不是今天习称的"江南"全境。对于这些严重缺粮的地方来说,供给缺口的填补并不是全部依靠长途贩运的米粮,来自江南其他府县的内部调剂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43.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洋务运动中支持创办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赞助人”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赞助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某个社会特定时期翻译的选材和具体操作。从赞助人视角出发,探究晚清时期曾国藩作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主要赞助者对当时翻译活动的影响,指出其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本、译者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4.
45.
郭嵩焘是晚清时期积极提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在经济主张方面,他在湖南最先倡创厘金;洋务运动中,主张本末并举,反对舍本逐末;主张对外开放,与西方列强"商战";强调"民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以"便民"、"利民"、"裕民",反对官办和官督商办;要求收回海关主权和废止厘金等。其思想独到高远,对其后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6.
省委书记明确表达热切期盼。市委书记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两次深入调研,宣传部长亲自“督阵”率领媒体鼓与呼,24项政策项项都是坚强保障……跨江发展,六合被聚焦,被关怀,它没有理由不回应,不振奋,不崛起。  相似文献   
47.
费孝通先生在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时,特别强调毕生的目标就是"志在富民".他说"这是我一生的追求".费孝通的富民理想是发展的,在不同的时期,具体的内涵也有所发展变化.费孝通探求中国的富民道路,将根扎在中国农村.在他开始写<江村经济>的时候,便非常明确地确定了这一方向.费孝通研究中国的富民的道路,所采取的总的原则和方法是务实求真.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学以致用的道路,坚持实地调查的方法,坚持研究工作的不断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48.
汉代"亡人"的存在背离"编户齐民"理想社会组织秩序。作为行政管理者难以控制而实际上长期存在的社会人群,"亡人"的活动往往促成了生产技术和文化礼俗的自然传播。"亡人"的数量和流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若形成规模,也可能导致"流民"运动。分析汉代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进步的原因,不应当忽视"亡人"和"流民"的积极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9.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高达近15%;而且其科试名次极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榜眼、探花更不在少数,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江南进士在全国的突出比重是不断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江南进士在地域分布上,府与府、县与县之间极不均衡,尤其集中在苏州、松江、常州、杭州等府的附郭各县的一些世代仕宦的簪缨望族,显示了个别地区和少数家族在科考中具有非同一般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0.
明中叶后国内木材消费进入高潮,江南市场的硬木和良材来自浙徽赣闽、长江上中游地区、粤省、榷关、回空夹带、外域输入、贩海七条渠道,以满足船只、建筑、园林、工具田器、剞劂版刻、家具、器物等的需要。广泛的木构体验、木质体悟、木器摩挲、木性品鉴实践,一方面成就了船只、园林、书籍和家具的黄金时代,模塑了早期近代江南物质文化的荣耀;另一方面揭示了资源日渐匮乏及硬木良材高成本的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