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03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苏皖古俗在甘肃洮河流域的遗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初,大量苏、皖籍军户和移民定居甘肃洮河流域的洮州(今临潭县)、岷州(今岷县)等地而未归,其南方古俗,也被他们的后裔世代传承,至今仍有遗存.本文从移民简史、当地民歌、服饰和民间信仰诸方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饶有兴味的论述,展示了当地移民民俗圈的部分特点,为有关学科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和有价值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在伏牛山麓、外方山的一条山脉上,镌刻着一颗明珠——平顶山市平武炭业公司青年六矿。今天,我们要记述的就是这个矿的矿长李国强。  相似文献   
125.
清代中央政府为把青海纳入其统治范围,对河湟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管理措施:行政上完善军政设置,政治上推行土流参制,对少数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的政策。文化上以儒教化民众,培养治国理事人才等等。上述政策的实施,对青海河湟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心理、文化取向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6.
有清一代,出于禁锢思想,维护其统治的需要,大批中原名士和江南士人流放到东北地区,其夜宿辽河古城或晓渡辽水,都成为他们永久的记忆,成就许多吟咏辽河的诗作,为我们今天了解当年的辽河风貌和流人面对辽河所表达出的情感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这些流人,不仅为东北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风俗的改变、民族的团结与边疆的保卫做出了贡献,同时也给各个地方留下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印迹.他们有关辽河的诗作正可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7.
河湟西纳地区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依借原有山神信仰等文化资源,逐步成为独特的文化表相,阳坡人早已将其视为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精心维护着仪式过程和祭拜诉求。从阳坡人的耍“牦牛”仪式历程可以看到时下被视为“原生态”的文化是如何被前人制造的,也进而可知:一些“原生态”文化或“传统”只不过是前人在特定场域下制造并用来借以宣示自己在区域社会中的阶序而已,隐匿其后的社会本相是人群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8.
大清换客     
毕冷 《可乐》2010,(2):31-31
安庆府的伙计毒打青猴儿,李雨良打抱不平,替他解围。次日,带他又回到饭馆。正巧只有伙计黄老四一个人在支应着门市。他忽然看见两位客人一前一后来到店门前,连忙笑着让客:“哎!二位客爷来了。好好好,里面——”那个“请”字还没出口,他就愣在那里。  相似文献   
129.
130.
盛唐人殷璠编辑的《河岳英灵集》,为后来的唐诗选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式,成为唐诗选本编辑的高标,影响了其后的众多唐诗选本,在唐诗选本的编辑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它是第一部真正树立唐诗意识的唐诗选本;它确立了唐诗选本的基本编辑体例;它对唐诗选本编辑实践的范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