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373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33.
34.
35.
道教主张以"道"作为治国行政的总根据,通过"生化之道"和"教化之道",阐述了"法道行政"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依循"道"的特性提出了"清静"的行政原则。道教认为,应该以"清静之政"为治理模式,去化解社会矛盾,从而达到社会井然有序的行政目标。道教对行政之道、行政原则、行政目标、行政方式的探索,蕴含了治国化人应该树立的敬畏精神;道教主张治国行政应该体察民情、关心百姓、顺应社会运行的内在规律、提高行政者素养,这些主张可以成为当代社会治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6.
季冬晓 《学术论坛》2012,35(8):9-11
治国理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责任。实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与自身建关系的科学化,其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国家权力,规范政党权力,实现国家权力和政党权力的有机统一;建设政党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实现政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统一;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加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7.
再论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的关系大致可以这样表述:法治决定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法治思维支配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的运用反映和体现法治思维。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与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具有互动作用。执政者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治国理政,会促进相应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反过来,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又会给予相应国家、地区执政者更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以动力、促力。一个国家、地区一旦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即可认为其已步入了法治运作和科学发展的轨道,进入了法治社会的常态。  相似文献   
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确定为我们党的治国方略。我们应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努力奋斗。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论语》对中国的历史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重视儒学在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加以理解体味,从而催生出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和道德品性。  相似文献   
40.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精神根脉与思想资源、价值内蕴、培育路径等做出了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积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形成了系统性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弘扬培育的科学理论,构成为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