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7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223篇
管理学   3104篇
劳动科学   392篇
民族学   247篇
人才学   346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6641篇
理论方法论   1264篇
综合类   12415篇
社会学   1477篇
统计学   31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408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1671篇
  2013年   1527篇
  2012年   1650篇
  2011年   1982篇
  2010年   1846篇
  2009年   1885篇
  2008年   2165篇
  2007年   1663篇
  2006年   1406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276篇
  2003年   1095篇
  2002年   888篇
  2001年   820篇
  2000年   519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先从法理上论证法律与习惯的内在关联性,然后再从历史雏度考察两者的演化渊源,进而得出结论:法律与习惯不仅要相互尊重、相互补充,更是可以互动的.基于此判断,本文主张以互动性为基点,以"法律习惯化与习惯法律化"为主线,重述习惯与法律之关系.法律习惯化就在于法律应该具有习惯的习俗化面向、生活化面向、民意性面向、本土化面向.其目的在于:赋予法律以习惯的内容,赋予法律习惯的特性,以此构筑法制现代化的"依赖路径".习惯法律化即是*-7惯向法律转化或借助于法律从而使习惯的功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在当下中国,它主要通过纳入和转化两种方式实现习惯法律化的.其目的在于:使习惯的功用借助于法律得以"硬化"或最大化,使习惯的价值与精神得以与法律相通或重构.两者融洽的效果应该是:法律经由习惯、习惯通过法律而共同构织人类生活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992.
龙文高 《民族论坛》2009,(10):28-29
<正>民族立法是少数民族地区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废止的立法活动,是国家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立法也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机关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993.
关于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差别,民法学界认为二者在性质上分别是“不平等”与“平等”的,而以平衡论为代表的行政法学则认为行政法律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在总体上应该是平衡的.这种认识分歧的根源在于从描述层面向规范层面的跃进,《民法通则》关于平等主体的规定应该是描述性质的,旨在解决调整对象的问题,而不应以此作为法律关系性质应然的判断标准.行政法与民法之分所强调的命令服从关系,其背后的理由只是职权法定与意思自治的差别.这种差别应该在现代法治国家的背景下理解,而不应将命令服从的性质夸大为等同于行政法本身.  相似文献   
994.
高利贷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生息资本模式,自古已有之。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高利贷已经成为“城乡金融二元”结构中导致民间借贷行业恶化、金融风险频现的最主要原因。高利贷的法律监管对策应在开放民间金融的前提下弱化政治化与犯罪化,使一般性高利贷转换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多样化民间借贷金融形式,同时严厉打击新生的“恶性高利贷现象”,规范民间借贷行业的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建法治社会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成败。从现实层面看,我国公民法律素质与法治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等现象时有发生,"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维普遍存在,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民众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夯实。公民法律素质的提升应当围绕法律认同、法律信任、法律敬畏、法律践行能力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展开。法律认同是法律素质提升的前提,法律信任是法律素质提升的精神动力,法律敬畏是法律素质提升的核心,法律践行能力是法律素质提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96.
冯露  张帆 《人才瞭望》2017,(16):117-118
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迅速发展,但在法律人才尤其是国际化法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对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的不足有重要关系.笔者在对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的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理工科院校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研究的大致进程.  相似文献   
997.
李兰君 《人才瞭望》2017,(20):76-7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重要基本社会管理制度之一,起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所需、促进社会公正平等的重要作用,社会保障基金则更是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工作仍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因此,笔者首先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相关内涵进行阐述,然后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如何优化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对策,对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完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思索.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自媒体时代法律信息资源利用情况概述为切入点,结合自媒体时代衍生而来的新观念对图书馆法律信息资源服务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自媒体时代图书馆法律信息资源开发的应对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99.
人社部发[2014]54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备副省级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各地积极探索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式,医疗服务监管工作逐步加强。随着全民医保的基本实现以及即时结算等项工作的推进,医疗服务监管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欺诈骗保等现象有所增多。为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监管,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维护医疗保险基金安全,推进深化医改,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精神,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00.
养老金双轨制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意指针对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本文从法律层面对养老金双轨制的现状和改革进行思考,希求从法治层面找出统一改革方向的路径,运用法治力量循序渐进进行改革,最终使“双轨制”成为历史陈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