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79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管理学   2224篇
劳动科学   64篇
民族学   225篇
人才学   60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4965篇
理论方法论   1092篇
综合类   9752篇
社会学   1400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76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179篇
  2013年   965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1228篇
  2010年   1112篇
  2009年   1328篇
  2008年   1531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1068篇
  2004年   1005篇
  2003年   960篇
  2002年   870篇
  2001年   837篇
  2000年   558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今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其谬误在于促成了理性的张狂,割裂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造成了天人对抗.生态中心主义力图重新弥合人与自然的鸿沟,以共同体思维造就天人和谐的局面.它以生态为中心,将人类和自然界共同视为地球生物圈不可或缺的成员,按照整体主义的方式,平等地对待.遵循整体主义的思维,生态中心主义认为构建生态文明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制度变革”,放弃局部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制度哲学,模筑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942.
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迅速发展,各种信息变得更为透明,民营经济若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发展路径,就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利用互联网探索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存在领导层网络意识淡薄、难以改变旧有的商业模式、构建网络平台能力差、与合作企业之间存在信任短板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在平台利用上缺少一定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并且抓住机遇,融入“互联网+”的大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模式,努力构建网络信息中心平台,提升民营企业互联网接入水平,政府也应搭建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4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理论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实现中国法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44.
在我国的扶贫战略发展中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重大的转型,也是我国真正实现扶贫攻坚的战略关键点。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欠缺,在实际的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开展和实施进行分析,并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对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45.
王勇 《现代妇女》2014,(7):16-17
批判性思维是西方国家教育的重要目标。理查德·保罗的思维元素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分析工具.可有效地应用于语言的教学之中。本文简要回顾了批判性思维发展历史;主要介绍了保罗的思维元素理论。笔者认为,思维元素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学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提出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写出有效的、符合逻辑的语篇。另外,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时使用保罗的思维投入的思想,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并最终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46.
李玲 《职业》2014,(17):45-46
作为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推行书籍装帧一体化课改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将企业项目实施规范及开拓多角度创意性思维两大重点植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创新革新,实现工学结合,最终完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书籍装帧产品,完善合理性、功能性、便利性为一体的课室环境建设,是本文研究和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47.
洪殷芝 《公关世界》2022,(18):96-97
道德与法治课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要真正落实育人的目标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律素养。本文从课堂实际出发探索了发挥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48.
田钒平 《民族学刊》2020,11(4):13-26, 120-121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背景下,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而通过科学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民族法律规范体系虽已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一些法律原则的表达不够严谨、法律概念的界定不够准确、法律规则的内容不够明晰和完整、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够完备和和谐等缺陷和不足,难以满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中通过法治方式有效协调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这就要求立法者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科学立法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要求,妥善处理法律规范体系与现实需要的适应性和可执行性,由此才能为通过法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科学立法与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关系来看,遵循依法立法,是保障法的形式合理性的前提;坚持民主立法,则是保障法的实质合理性的根基。为提升立法的科学品质,必须健全违宪审查机制、协商民主机制和立法理论形成机制,确保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原则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4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认真考虑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法治化进程,民族法治化的进程决定于不同地区民族法律信仰的培育和生成程度,所以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法律信仰与民族法治化及其二者关系,就成为法学理论不能回避的命题.民族法律信仰是民族地区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经济、文化、宗教、习惯等渐次形成的以当代中国法治核心思想为基础的关于法律的观念意识心理的综合理性,是推进民族法治化的依据和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950.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意义重大.以德治国并不是对法治的否定或者轻视,也不是走向人治,而是主张法治与德治并举,在批判地继承古代德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切实深入地在各领域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