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56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71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代,朝鲜使臣以“观光上国”为荣,十分向往使行来京,且被皇都北京的繁荣景象以及中华文物所吸引.而到清初,持有尊王攘夷之心的朝鲜使臣对清的反感达到高潮,他们眼里北京也失去了文物之都的面貌.清朝中期,随着清朝与朝鲜关系的稳定,朝鲜使臣目睹康乾盛世以及清皇帝的中华趋向,对北京的看法再度变化.北京逐渐转变为中国世界秩序中心的皇都.不过,这时的皇都形象与明代不同,是“盛世”“中华趋向”“夷俗”并存的空间,还存在着在“小中华”意识下对中华文明的衡量之处.  相似文献   
42.
稿约     
《西域研究》2012,(3):135
一、本刊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出版、专门研究1949年前中国新疆及中亚等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的学术季刊,主要开设有文物考古、历史地理、经济开发、社会生活、历史人物、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文化以及吐鲁番学研究、丝绸之路研究等栏目。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赐  相似文献   
43.
文物返还国际争议体现了不同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倾向于将文物留存在国内,而另一方则极力主张文物的自由流转。解决文物返还国际争议,应遵循国际合作原则,寻求建立一种以共享和交流为主要方式的互惠性的安排机制,从而协调相互冲突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44.
张睿丽  赵斌 《西域研究》2008,94(2):62-67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秦汉匈奴的服装形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秦汉匈奴的服装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适应自身社会生活方式及所处之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而且还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我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大国,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同时也拥有名贵的文物供我们保存、铭记.例如:瓷器、兵器、兵马俑等等都是一件件记录着历史的笔,它们静静的躺在那里,诉说着它们的经历.而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去保存好它们.对此,我国近几年对于保存文物也有了一些新的研究,本文将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发展和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6.
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汉800多年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尧、舜时期为古陶国。  相似文献   
47.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全盟包含蒙族、汉族、满族、回族、鄂温克族等20多个民族.兴安博物馆是兴安盟第一个综合性的现代化博物馆,馆内收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丝织品、民俗文物等5000余件藏品.其中,皮质文物是民俗文物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兴安盟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民族交流的主要媒介,对兴安博物馆馆藏皮质文物的保存现状进行研究,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探究近代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民族发展等不容缺失的举措.  相似文献   
48.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学者分别从语言、文物及文献等方面提出中国民族文化起源于埃及、印度、巴比伦、中亚等种种假说,与此同时,部分西方学者也纷纷从以上角度对外来说提出质疑与批判。经过激烈的学术论辩,中西文化同源说和中国民族文化本土说得到不少学者的支持。然而由于20世纪以前,中国的田野考古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中西文化同源说显然存在证据不足等突出问题,中国民族本土起源说也有待于田野考古资料日渐丰富后不断补充完善。康熙、雍正在位期间,从改变对天主教的态度到明确禁教,造成了长时期中西文化交往的中落,康乾以后,带有政策性的西学中源说长期主导着中国学术界,20世纪以前的中国民族文化外来说的学术论辩过程中,中国角色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9.
目前,梧州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44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7处,其中有近一半的文保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不善、年久失修、挤占抢用等问题,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拟通过对这些文物的保存现状的分析,探讨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0.
革命文物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材。本文就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例,就新时期如何挖掘馆藏品潜力,架起与公众之间沟通、学习的新型桥梁,让藏品成为提升纪念馆公众服务的重要媒介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