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2年,对北京京剧院来说,将是充满挑战性和富有意义的一年。新的一年中,"唱响之旅"的200场巡演将继续推进;与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举办"每周一星",连续52个星期推送老中青演员高水准的演出;为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献礼剧目《中关村》,新编历史剧《孝庄皇太后》《连升三级》《杨七娘》,正在投入紧张的创作与排演中……本期,本刊采访了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侗和著名武生叶金援,同时附上刘景玉追忆父亲、著名京剧小生刘雪涛的文章。正是一代又一代京剧演职人员的努力和敬业,才成就了北京京剧院如今的光彩。  相似文献   
22.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23.
学术界对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研究呈现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究相结合、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但研究视角相对粗糙、研究方法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4.
胡明贵 《唐都学刊》2009,25(4):97-101
"浮生如梦,为欢几时?"自然、时间的无限与生命的有限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因此生命自它诞生之日就浸透了浓郁的悲剧汁液.然而正是这悲剧的意识使许多人醮着它的汁液抒写出了许多生命的华章."事如春水了无痕",但沈复用他的真情真意记录了生命的回响,超越了生命悲剧的牢笼.  相似文献   
25.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种基本策略,林语堂译作《浮生六记》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本文拟从林译《浮生六记》看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其中的运用,探讨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在林译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6.
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适应。《浮生六记》译文是林语堂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等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的产物,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及适应性选择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7.
沈复的《浮生六记》是19世纪初期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富有探索精神的小说。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人性的体验和感悟,对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的追求,对富有天然之趣的自然美的爱好以及小说艺术上独具特色的纪实性、自传性、抒情性特征,使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它所产生的时代,从而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化色彩。  相似文献   
28.
文学翻译贵在审美再现。林语堂的翻译追求达意与传神的审美目标.他的《浮生六记》译本语言风格贴近原作,选词生动传神.句式灵活变通,行文流畅优雅,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风格美,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其翻译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9.
浮生六记》素有“小红楼梦”之称,由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因其内容的前卫性先后共出现四个英译版本。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视角,对林语堂译本和雪莉·布莱克译本进行了研究,对比两本译作在“自塑”和“他塑”下呈现出的中国形象。中国形象有自塑和他塑之分:中国译者的译作呈现的是自塑,外国译者的译作呈现的是他塑。发现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两本译作呈现的形象差别甚远,探索二者在关注点、态度倾向和深度上的不同对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浮生六记》男主人公沈复与其父、与其弟的比较分析,透视作品中主要男性人物独特的个性与形象,以期多视角、深入地认识封建社会中男性的人性与心理的复杂性,并进一步感知与把握《浮生六记》的审美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