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实现海洋战略的方式是采取以日、美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展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起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中成为海洋大国。这对未来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洋国家权以及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产生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62.
明治时期,日本近代海权战略开始起步,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得到发展,鼎盛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衰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并再次复苏于冷战时期,蠢蠢欲动于当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一直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依附美国,埋头发展经济,经济大发展刺激日本希望其政治和军事实力上也能匹配其经济大国地位,成为名符其实的海洋大国。近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增加了对海洋的依赖,逐渐开始从陆权国家向现代海权强国转变。中日在海权战略上的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在美国“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下,日本外向型、进攻型的海权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侵害,也对未来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3.
西方海权理论带有浓重的海洋霸权主义色彩。中国海权是海洋主权、海洋权利和制海权的统一,具有自卫性和有限性。由于我国宪法未设"海洋条款",海权的法律保护存在宪法缺失、立法相对滞后及体系不平衡等不足。通过宪法保护海权有其必要性,解决海岛及海洋争端和提升我国海洋执法的正当性也需宪法提供明确的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海洋条款"入宪创造了契机,海权的宪法保护路径在于:增设涉海条款直接保护和授权普通法律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164.
近几年来,中日海权纠纷不断,海权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利益之争.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对于中日之间关于"冲之鸟"的海洋法律地位不同主张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冲之鸟"不可能是岛屿,而仅是岩礁的结论.与此同时,日本所主张在海洋法中其享有专属经济区的地位自然也难以成立."冲之鸟"虽小,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日海权纠纷如何妥善解决将是两国共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中日海权纠纷正确态度只能是通过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本着公平的原则对话予以解决.我国在海权争议中必须本着原则和灵活相结合的原则,从符合国家长期战略利益角度出发,冷静地正确对待争议,以寻求合理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65.
和平发展战略蕴涵许多新的内涵,如加强与现行国际秩序的协调,摒弃“零和”,寻求共赢,注重制度等软实力因素,树立新安全观、新权力政治观等。这些内涵为中国海权观设定了新的价值纬度。海权建设要适应和平发展战略的要求,避免挑战现行国际秩序。在发展海洋军事力量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要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作为海权建设新的内容。同时,发展海权要着眼于海上资源安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66.
1890年马汉海权论的发表,彻底颠覆了美国传统的海权思想和海权战略,美国海权战略开始由“近海防御”转向“舰队决战”,全力追求世界海权强国地位。此后三十年间,美国海权快速崛起,主要体现在海军舰队的迅速扩充,对外贸易和商船的飞速发展以及海外殖民地和军事基地的建立三个方面。美国海权的快速崛起,不但导致美国与当时的世界海上霸主英国的矛盾和冲突加剧,而且激化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新兴海上强国的矛盾和冲突。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在海军实力、对外贸易和海外基地等方面进行磋商和协调,达成了一系列协定和协议,从而形成了正式认可美国世界海权强国地位的华盛顿体系,在世界海权格局中美国海权最终实现了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67.
海洋时代的国家关系、国家兴衰和地缘政治,现代海洋实践对社会革命的推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海权建构和现代海军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海洋政治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海洋沟通国家联系、丰富国家关系,海洋深刻影响国家强弱兴衰,海洋活动塑造新的地缘政治。海洋经济通过对生产力推动不断更新社会经济形态,并在资本主导的社会运转过程中加速新的阶级和阶级关系的生成,复杂的海洋经济关系还直接引起新的普遍的社会矛盾,并为世界性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条件。由探险、海盗活动到海洋贸易的海洋活动的现代性转变带来了海权需要,海洋扩大国家权力边界,但19世纪海权建设的实质常常主要是霸权体系形成,海洋法治处于艰难探索中。海军历史性地成为强国象征和海权的国家保障,海军的政治影响力增强源自海洋经济活动需求,海军运转高度依赖海洋经济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海洋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时代性特征,其所揭示的海洋政治的规律是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推动构建现代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68.
杰斐逊本是反对产业经济和大海军发展的重农主义者,但在19世纪初任总统后,远征地中海攻打海盗,推动美国海权活动的实践发展;主持购买路易斯安那地区,推动了美国外贸发展,为美国国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政治实践中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变化。卸任后,杰斐逊重视工业贸易、海军海防,赞同海外扩张。杰斐逊的思想虽然算不上成熟的海权理论,但是体现了美国早期海权萌芽及相关思潮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9.
中国共产党海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复杂的历史根据,还有着鲜活的现实指向,因而对其理解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维度来把握。从理论维度看,它以马克思主义海权思想为理论支撑,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海洋文化,同时批判地吸收了西方海权思想一些合理的元素;从历史维度看,它以中华民族海上辉煌历史为经验加以继承发展,以近代海上百年国耻为历史教训加以吸取;从现实维度看,它以时代主题和国情特征为基本依据,积极回应百年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的现实之需,关怀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追求。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成为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海权思想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