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美国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且最庞大的海洋国家,其海权由产生、发展直至确立的过程实际上伴随着绝佳的天时、地利以及人和的要素禀赋。其中,天时禀赋为其海上力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情势和持续性的有利契机。地利禀赋为其塑造了"陆域岛国"的独一优势属性,并将世界上最大的海域太平洋和大西洋完整且可供选择的呈现在其面前。人和禀赋则为其带来了移民国家的勃勃生气和朝朝活力,而层出不穷的机智领导人和理论大家也无疑是其勾勒海洋宏图的宝贵财富。美国海权崛起道路的具体内情也深刻表明,一国海洋战略的推行是以良好的国际环境、适宜的地缘特性以及凝聚的民族意志为重要前提的。  相似文献   
42.
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意识不断膨胀,成为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思想根源。甲午战争同时成为建构近代日本国民国家的逻辑起点,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向海外扩张的野心,形成了面对中国颇具优越意识的"蔑视型"的"甲午史观"。甲午战争从思想观念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国人从制度层面进行反思和改革。甲午战争及其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干扰和打乱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甚至对当代的中日关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3.
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是海权理论的创立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抓住机遇实施海洋扩张战略,迅速扩展海军实力,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提升了综合国力,成为了海洋强国,并以强国姿态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44.
严复是近代中国海军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少有的几个曾经对海军建设进行过整体规划的人之一.但长期以来,他在海军建设方面的探索和贡献却因其翻译等方面的巨大成就而被淹没,鲜有对其海军建设思想进行系统研究者.其实,严复关于中国海军建设的思想主张与实践,典型地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建设海军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梦想,这一梦想虽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而无法实现,但对当代中国的海军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却不无参考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5.
19世纪末至一战,美国凭借海权论的理论支撑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因素、高超的外交艺术、历史动力迅速完成了从陆权大国到海权大国、从海权大国到海权强国的转变,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书写了全新的“美国神话”。中国作为新生代的大国,为实现民族复兴,海权路上,应以美为师、以美为鉴。  相似文献   
46.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在应对海权争端中,展现了鲜明、坚定地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姿态,敢于以积极主动、迅速果断、有理有节的方式维权;呼应民意对政府的期待,确保民意情绪宣泄渠道的畅通,纾解民意在海权争端上的怨气;并且不为了盲目迎合民意而采取短视行为,始终坚持理性决策原则。  相似文献   
47.
明代后期,经济、政治、军事合力下海权思想正式萌生。郑若曾的海权思想认为,加强对沿海岛屿、沙洲的防御控制,对海上交通要地会哨巡防,都可以强化国家对海权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他首次将海洋经济与海防相结合,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海权思想。但这种海权思想仍处于萌芽阶段,且有着先天的不足。它与马汉扩张型开放式海权理论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海权思想从明代产生开始,就存在主权型内敛式特点。  相似文献   
48.
关注蓝色国土,谋海经世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战略能够显示出一国的战略远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开发海洋、谋海济国已成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利益需求和复杂的海洋斗争形势,尚需充分认清中国的海洋资源,牢固树立"蓝色国土"意识,谋海经世济国。  相似文献   
49.
菲律宾虽然在海权战略实施上绞尽脑汁,试图染指中国南海,目标可谓宏大,但无奈国力所限,内忧未解,其海权战略面临难以克服的困境。恰如孙子所言:"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相似文献   
50.
海权的误区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国人再度将目光投向海洋,对海权的重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本是好事。但过度的鼓吹却将海权推向了一种“绝对”地位,[1]轻点说,这会混淆认识,重点说,则可能对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海权进行理性的反思,澄清其中的误区,确有必要。误区之一:海权决定历史,其功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仍是如此。毋庸置疑,海权在历史上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自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出版后,对海权的理性认识也得到迅速提高,获取和保持海权成为一些主要大国军事战略,乃至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