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5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3篇 |
劳动科学 | 49篇 |
民族学 | 113篇 |
人才学 | 100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01篇 |
理论方法论 | 415篇 |
综合类 | 1474篇 |
社会学 | 281篇 |
统计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98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408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97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199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67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国民党政府在战后结束中日战争状态,实施对日处置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当时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政策制定遵循美国意志;具体实施随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而逐渐由减缓到停止;最后在法律上放弃对日处置的一切权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美国的压力。美国给中日战争终结处理造成严重恶果,应负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2.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73.
后危机时代中日经贸结构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日经济体为主的东亚地区经济已经形成了功能性较强的国际分工网络,这一机制使得中日经济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东亚生产分工网络的推动下,中日贸易通过中间产品贸易的形式表现出了回归稳定的一种走势,这种网络功能在遭遇外部冲击或经济恢复时,起到了抵御风险的作用.因此,作为主导国家的中日之间也形成了功能性的相互供给机制,增强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虽然有时可能会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冲击,但更重要的是它也带来了中日经贸结构的战略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日经贸未来一个时期将会迎来总量的更大突破和更高的结构性升级. 相似文献
74.
日本有相当多关于唐代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一些日人相信这些东渡日本的传说,而且还提供文献及遗迹作佐证。杨贵妃在日本是个千面佛,以日本神祇、观音、天仙、政治家、难民及女刺客等不同身份出现。日本的杨贵妃传说虽然流于荒诞,但背后有丰富的历史意义,有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如何在日本被本地化。在日本流传的诸多杨贵妃传说中,热田神宫版最具创意及影响力,在日本思想史及中日文化交流史都很有意义。将杨贵妃当作是日本天神的化身,以保护日本是集中古以来流行的本地垂迹说及护国思想。这种思想将中国传入的东西本地化,将中国的东西挪用,变成日本自己的东西。日本中世以至近世热田神宫的杨贵妃传说令中国人眼中的红颜祸水摇身一变成为护国神明。日人崇拜杨贵妃并非因为她是中国人或是基于中国崇拜的心理,而是因为她是日本神祇的化身,所以与民族认同不但没有冲突,反而强化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5.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76.
77.
简论梁启超新民的日译西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凭依日译西学,梁启超提出了铸造近代新型国民的方案,即“新民”。新民方法之一的“采补其所本无新之”的日译西学内涵主要体现在:独立自助与自由精神、民权思想、文明进化与公德意识。这些内涵主要取道于日本思想家中村正直、中江兆民、福泽谕吉等的译著与思想,其目的在于以西方的国民精神来改造国人,提升国民道德水平,能与列强“相埒”。 相似文献
78.
图像与思想的互动:饕餮纹内涵的转衍和射日神话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饕餮纹是中国上古艺术史中最为常见的表现题材。作为一种观念存在与文化认知方式,它的意义存在于历史当中并随着时代和文化的迁替而变化。有商一代,作为祖神象征符号的饕餮纹与其转衍形式——龙纹、鸟纹构成了青铜器纹样独特的图像志景观。两周及秦,随着政权的变更以及祭祖仪式中心从宗族庙堂向家族墓地的转变,饕餮纹、龙纹和鸟纹在指向意义上也发生转衍:前者逐渐被塑造成“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的恶人或异族首领形象;后者则被统治阶级合理地加工改造,其中,龙纹逐渐成为统治者最高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符号;而体现商代宗族组织结构的“十日”庙号制度也被一个“太阳鸟”的观念所取代,汉代羿射九日神话的产生,正是这一历史变迁“神话化”的象征隐喻。 相似文献
79.
80.
日据台湾 5 0年 ,以数百万台民为役使对象 ,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推行“以台制台”政策。为配合日本政府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总督府一面隔绝台湾人民与大陆之间的往来 ,一面驱使大批台人渡海登陆 ,“经略对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为顺利“南进” ,不断派遣台人奔赴东南亚各地 ,破坏华侨的爱国抗日运动 ,打压华侨的政治经济势力。日据台湾时期 ,推行“以华制华”战略 ,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